南大概况

五、弘扬主旋律 端正学风校风

  • 校史教育
  • >南大校史

五、弘扬主旋律 端正学风校风

(一)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南大始终坚持和改善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1. 抓好“主阵地”,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两课”教学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学校一方面改革、完善“两课”教师的选聘程序,实行公开招聘、集体面试、全面考核、党委批准的办法,选好师资,同时鼓励支持现任“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两课”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在1998年1月较早出版了《邓小平理论概论》之后,又陆续编写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表彰的“两课”百佳教师中,有我校王德宝、张锡生两位教授。

2. 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办了青年共产主义学校

青共校学员为优秀大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教学方式已从传统型转为现代型,实行网上招生、网上授课、网下社会实践、网下集中考试的教学模式,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至2001年,青共校已举办了2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0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的学员先后加入党组织。同时,学校还成立了邓小平理论青年研究会,开展了“学习邓小平,迈向新世纪”等系列活动,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广大学生所了解和掌握。

 3. 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灵活多样

1997年,学校以“学习周恩来,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为契机,在南京市和江苏省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升国旗、唱国歌等形式,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忆厉恩虞同志》重要文章发表后,党委立即邀请厉恩虞同志的亲属以及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来校与师生代表举行座谈,追忆和纪念校友厉恩虞同志,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大型电视片《无名英雄》播出时,学校立即组织师生收看讨论。《拉贝日记》发现后,学校迅速组织教师翻译出版,着手保护校园内的拉贝故居。党委、团委通过“五四”运动80周年、建国50周年、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轰炸我驻南使馆和撞毁我军用飞机、“《东史郎日记》案”等重大纪念活动和国际政治斗争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委、团委还精心组织一些具有创新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如实施了“432校园文明工程”、“五十助一工程”、“三养(涵养、教养、修养)工程”;组织了“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义务家教”、“义务鲜血”、“青年志愿者”、“双休日开放校园”等活动。这些教育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生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担当跨世纪重任而立志成材的巨大热情。

 4. 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

学校在陆续几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去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西部地区支教的基础上,从2000年起,连续四批选派研究生去新疆伊犁地区的高等院校担任教学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大开发。1999年和2000年,学校推出“百名博士后苏北城乡行”活动,使他们一方面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另一方面则提高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南京大学已连续17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此外,团委、学生会注意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三自”教育,签订“自律协议书”,强化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实行了“居委会主任助理”、“学生保洁员”、“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等制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5. 勇于创新,探索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针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学校党委、团委积极主动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网络,投入20多万元在各院系、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室,实施“辅导员在线工程”,开设校长信箱、学工园地、南大党建、南大要闻、网上青共校、百年校庆、媒体传真、“985”在线等网站,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对师生进行正面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每年举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组织书法、绘画、摄影、工艺品制作、演讲、辩论赛、歌咏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学术报告会、“挑战杯”、“华为杯”、“创业大赛”;邀请科学家、外交家、企业家、政府官员、文化名人来校作报告,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6. 把党的工作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

1999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决定重点共同建设南京大学。党委及时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这一口号已经在全校深入人心,转化为南大人的自觉行动,学校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二) 整顿学风、教风,抵制学术腐败

1. 率先开展“整顿学风”的大讨论

1997年秋,上海某大学一青年教授剽窃他人成果之事通过媒体曝光后,在高校界、知识界起很大反响。针对目前在文风、学风、教风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学校领导立即召集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进行研究,通过校报等舆论阵地进行全校大讨论。蒋树声校长和洪银兴副校长亲自主持召开由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的“学风问题座谈会”,书记韩星臣、副书记郭广银、纪委书记王雪之、副校长陈骏,中科院院士闵乃本、孙钟秀、孙义燧、方成,以及董健、宋林飞等教授学者参加了座谈讨论会。与会者认为,近年来在学术界、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炒作、急功近利的不良学风。有人热衷于搞“泡沫学术”,甚至不择手段,抄袭,剽窃,大搞学术腐败。与会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这种种丑陋行为,既损害教师形象,又污染学术环境,还将贻误青年,影响一批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葬送其学术前程。蒋树声校长强调:“那种出于种种目的,对学术不正之风姑息迁就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要通过职称评审杠杆,通过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选拔和舆论导向等多种途径,扶正压邪,加强正面引导,使维护科学尊严、净化学术环境的工作落到实处。”

随后,通过《南大报》以“整顿学风、教风、校风,挞伐‘泡沫学术’,维护大学殿堂的圣洁”为主题的大讨论,通过举行多个师生座谈会、报告会,南大对广大师生进行了有关学术道德、学术品格、师德、学品等方面的教育。在师生中形成这样的共识: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治学,尚诚尚朴,求真求实,“以不欺为本”。

    2. 制订并实施《关于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的管理办法》

1998年,学校组织学者、专家和管理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用半年的时间制订出台了《关于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的管理办法》,印发全校,组织实施。这一文件特别强调:学校学术委员会要把学术研究行为规范作为重要职能之一;明确界定了科学实验数据、论文写作、科研成果的署名,以及引用他人成果等科研过程中的规范性要求。对违反行为规范的教师、学生,经查实,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管理办法》的制订实施,使学术研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不但得到南大师生的拥护,而且赢得了高教界、学术界的称道,认为这是“有效抵制学术腐败的一个创举”。

本着“提倡优良学风,打击不良行为”的宗旨,南大在出版《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南京大学博士文丛》以及其他学术著作的审稿过程中,坚持凡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成果,坚决不予出版、发表。在遴选博士生导师,晋升学术职称时,也强调在学风问题上严格把关,对确有问题者作出相应的批评或处理。

    3. 十五位教授呼吁“牢牢筑起大学教师的道德堤坝”

1998年4月,学校党委提出在全校进行以教师师德、干部政德、学生公德为内容的“三德”大讨论。在党委副书记郭广银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文学院院长董健教授尖锐地指出:“目前师德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大学教授斯文扫地,顶不住物欲横流的冲击,骨子里的钙少了。”哲学系林德宏教授则强调:“教书育人要先律己,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比学生更讲道德,要更努力地追求心的真、心的善和心的美。”与会的十五位教授共同呼吁:“牢牢筑起大学教师的道德堤坝,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做出应有贡献。”

4. 十六位中青年学者发出“以德治学”的倡议书

2001年6月22日,学校召开文科学术骨干学风问题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洪银兴副校长指出:“江总书记最近提出‘以德治国’,我认为在学术界,在学风问题上,也存在一个‘以德治学’的问题。”“我们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均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牢记自己应当为人师表,把学术腐败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会的十六位中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在6月26日联合发出关于学风问题的“倡议书”,呼吁:“学术腐败是社会上的浮躁风气与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对学术研究的严重侵蚀,必须坚决与之斗争”;“发扬‘以德治学’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精益求精的学术研究的观念;加强精品意识,杜绝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正确界定科研成果的性质,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与蓄意炒作,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抄袭剽窃行为”。

南京大学素以学风严谨、治学诚朴著称。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监督李瑞清就要求“以不欺为本”,南高、东大时期,便形成了“不以燥湿轻重,不以穷达易节”和“秉持士林气节,保持朴茂学风”的传统。中央大学以“诚朴雄伟”为校训,金陵大学以“诚真勤仁”为校训,都包含着做人做学问要尚诚尚朴、求真求实的寓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倡导“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不作表面文章,不搞急功近利,因而能在学术研究中始终居于高校“学术榜”前列,出了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社会效益的优秀成果。1997年以来,南大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抵制学术腐败,措施得力,执着,持续,并把学风问题提高到维护科学尊严的高度与创建世界高水平的大学的高度来认识。南大的做法,受到全国学界同仁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均有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4日全文刊发南大教授“以德治学”的倡议书,并配发言论,称:“学术腐败决不止于一地一校,它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肃性。北大南大,南北呼应,著名学府,一起呼吁,一个反对学术腐败的氛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