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并以苏联的教育模式改革高等教育,1952年,开始了“以华北、华东区为重点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在这次“以培养工业专门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为方针”的调整中,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自此,金陵大学的校名就不再使用了。从建立公立金陵大学到院系调整与南京大学合并,仅隔一年。
按照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文理学院的相同系科合并,建成一所新型的文理科综合大学,设中文、俄语、西语、历史、地理、地质、生物、气象、心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13个系,仍名南京大学。由原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任校长,原南京市文教局长孙叔平、原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李方训任副校长。鉴于金大实验室较大,设备也较齐全,设置综合性大学,进行扩建改装所需费用较少,而原南京大学有实习工厂,设置工学院比较适宜,决定将南京大学迁至金陵大学原址。1952年9月,南京大学即在金陵大学原址开学。
金陵大学理学院的电机、化工两系与南大工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设于四牌楼南京大学原址;金大农学院与南大农学院合并,建成南京农学院,设于丁家桥南大农学院院址;金大农场、果园归南京农学院所有,而林场随森林系划归华东林学院(后改名南京林学院);金大文理学院的其他系科:音乐、体育、教育等则并入南京师范学院。该院院长为原南大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副院长为原金大校委会副主任吴贻芳。除此,金大还有一些系科则调整至复旦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以及北京电影学校等。
金大的图书除有关工程、农林、教育、音乐、体育、美术以及其他复本拨归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外,都归南京大学。
金大师生随系科调至有关院校。金大文理两院留南大任教的教授有:陈中凡、王绳祖、陈恭禄、柯象峰、陈纳逊、叶南薰、周伯埙、余光烺、吴汝麟、戴安邦、李方训、裘家奎、李小缘、吴祯等人。金大学生调至各校的人数为:南京大学158人,南京工学院148人,南京农学院192人,华东林学院36人,浙江农学院38人,复旦大学36人,南京师范学院50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15人,北京电影学校3人。
从1952年9月起,原金陵大学的师生便分别在各有关院校中开始了新的历程。
百年树人,桃李芬芳。金陵大学自创办至院系调整,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现存学生历年成绩记录表的统计,金大在64年办学中,招收学生总数为11196人,毕业学生为4475人,其中本科生3170人,专科生1206人,研究生79人,医预科生26人。如按院分,文学院1173人,理学院1074人,农学院2228人。金大毕业生大都品学兼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无论高等学府、科学界、金融界、实业界以及政府机关,都有金大校友跻身其间。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一批出类拨萃之士。时至今日,金大仍有许多校友分布在海内外,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所长,为人类社会贡献力量,有突出成就者不乏其人。在国内,中国科学院的历届学部委员中,金大校友就占有27位(其中属金大的毕业生有19位)。单就农业人才而言,1985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农学家传》一书所列54位农学家中,有18位是金大农学院的毕业生。同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也锻炼成长了一批革命志士。建国后担任中央有关部门、省市及高等学校领导职务的金大毕业生为数亦不少。他们均以出色的成绩为金陵大学的历史继续谱写着光辉篇章。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推进到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异乎寻常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时空差距大大缩蹋始湓谡巍⒕谩⑽幕系慕涣骺涨懊芮小V泄缘车氖唤烊腥?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已经大踏步地走向世界。面对这种潮流和趋势,有必要回过头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认识19世纪中期以来曾对沟通中西文化起过重要作用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在中国的教会大学中具有代表性。透过金陵大学的历史,可以使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