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南京大学2024年美国中文教师培训班项目圆满结束,结业仪式在鼓楼校区曾宪梓楼101报告厅如期举行。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曹贤文教授、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执行主任何勇博士、授课教师代表周同科教授出席仪式并致欢送辞,29名美国中文教师培训项目学员共同参加,结业仪式由项目主管汪惟婧老师主持。
曹贤文教授以“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及“有高度”四个维度精辟地总结了师资班学员们为期四周的学习生活。面对南京炎炎夏日的酷暑挑战,学员们依然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中深入探讨细节知识点,课外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考察与体验活动,各位学员老师不仅仅是中文教学的耕耘者,更是中美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最后,曹贤文教授向各位学员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何勇博士向全体学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赞扬他们在过去的四周里,面对紧张辛苦的学习,劳有所获。他特别感谢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南京大学为该项目创造的宝贵机会,以及与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建立的深厚友谊。何勇博士特别强调,2024年是美国中文教师培训项目合作二十周年,这不仅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也是对过去努力和成就的高度认可。他希望学员们将这段时间汲取的知识带回美国,提高美国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彼此之间保持密切联系,让这份因学习而结缘的友谊源远流长。
周同科教授作为亲历该项目二十年的资深任课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他感慨地说,自己不仅是一位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是这段跨越时空友谊的见证者,亲历了南京大学与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之间的深厚情谊。在与学员们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彼此深悟出“教学相长”的真谛以及“处处留心皆学问,实践出真知”的宝贵经验。他指出,真正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学员代表赵晓薇老师分享了个人体验。她致谢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以及本项目每一位倾囊相授的老师,从老师的教诲中,学员们不仅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分,更深刻领悟到了为人师表的卓越品质与敬业态度,这些都将成为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此外,赵晓薇老师还特别提及与她并肩作战、共度时光的学员们,她引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赞誉,勉励大家要将这份对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随后,曹贤文教授、何勇博士、周同科教授为参与此次项目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项目课程安排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周同科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方言的音变、汉字的书法角度分析汉字的变迁,引领学员们深入探索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汉字教学方法,为学员打开了文字学新世界的大门。张斌老师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赏析先秦到明清文学中的经典篇章,细述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徐昌火老师则为学员们在现代汉语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系统的教学和丰富的留学生偏误分析,让学员们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师资班还特别开设了高级研讨课程,为学员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机会。曹贤文老师的中美中文教学标准比较,基于《标准》的词汇教学分析了中美欧三个框架下的中文教学标准的异同和中文词汇教学方法;张全真老师从汉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方面,讨论了不同的教学标准;邱淑珍老师则从中文课堂上针对中国文化教学及文化活动设计为学员展示了茶艺课以及茶艺文化课堂;陈志红老师的中文课堂教学与语言点教学设计启发学员从文化交流角度设计课堂活动;张凤永老师在“数智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能力发展”这门课上和学员分享了AI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此外,本次项目还包括非遗文化沉浸体验与历史文化深度考察之旅。利用周末假期,7月20日,学员们踏足秦淮非遗馆,近距离接触并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后,科举博物馆与民俗博物馆的探访,让他们穿越时空,领略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与民俗风情;而世界文学客厅的参观,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文学交流的窗口。此外,明城墙的雄伟壮观与大报恩寺遗址的静谧庄严,更是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交融。
应江苏大学的盛情邀请,7月22日,海外教育学院程序副院长和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执行主任何勇博士带领学员们踏上了前往镇江的旅程。在那里,金山寺的禅意悠悠、江苏大学校史博物馆的历史底蕴以及西津渡的古朴风情,无一不令学员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次行程不仅内容丰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员们对中国文化的多元与深邃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学员们纷纷表示,经历近四周的来华培训学习,他们会将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感悟转化为今后丰富的教学素材与资源,运用于美国一线中文教学工作中,积极努力为在美中文学习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一扇窗,成为连接中美文化的重要力量,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