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轮播图片

​首届"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写作教学与研究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4-04-23 访问量:

4月20日至21日,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计划"项目支持下,由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协办的首届"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写作教学与研究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京都外国语大学、北海道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30余所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同时有140余人次线上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的国际中文写作教学模式创新与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幕式

4月20日,会议开幕式由海外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系主任张全真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锁庚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海外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认为此次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是对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加大支持,是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机会。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作为嘉宾代表致辞,他对南京大学率先举办国际中文写作专题的研讨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在学术汉语研究成为核心议题的当下,召开此次研讨会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他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张全真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张锁庚书记做开幕致辞

吴中伟教授做嘉宾致辞


主旨报告(一)

开幕式后的首场主旨报告由我院国际中文教育系副主任韩亮副教授和王佳助理教授主持,报告人分别是北京语言大学张博教授、北京大学汲传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月红副教授、南京大学徐昉教授、暨南大学李丹丹副教授。张博教授基于学术论文与中文报刊词频符频的对比,探测了学术汉语有别于通用书面语的词汇、语法、语体等方面的特征及表达特点。汲传波教授则从汉语学术语篇与通用口语的对比入手,细致分析了二者在词汇、句法和衔接连贯三个层面的特征。

北京语言大学张博教授

北京大学汲传波教授

主旨报告提问环节

陈月红副教授分享了一项关于汉字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语言背景的使用者在处理汉字时采取不同的认知路径,这对于我们理解汉字教学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徐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二语写作研究的前沿问题,指出当前二语写作教学存在着与研究前沿脱节的现象,强调教学与研究应密切联系。李丹丹副教授在线上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中文基础写作慕课的设计理念和过程,同时分享了慕课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香港城市大学陈月红副教授

南京大学徐昉教授

暨南大学李丹丹副教授

主旨报告提问环节


分组报告

20日下午,研讨会设三个分会场,分两轮进行了六场小组报告与讨论。与会代表围绕国际中文写作领域的相关议题,聚焦真实问题,收集充分数据,开展严密论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组的九位学者聚焦"ChatGPT、文心一言、EduChat等人工智能工具赋能写作教学研究"这一主题,比较了不同AI工具的特点与应用效果,讨论了AI工具在写作教学与反馈中的优势与局限。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机协同将成为国际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亓华教授主持讨论

香港教育大学李文逸博士报告

第二组共有六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报告聚焦"汉语学习者的书面表现特征与发展过程"这一主题,分析了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篇特征、语步模式及发展过程,创建了面向汉语言类本科生的学术汉语词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第二组讨论现场

北京大学汲传波教授参加小组讨论

第三组的九位学者围绕"国际中文写作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这一主题,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探讨了Padlet协作下的国际中文初级写作教学、基于"表达驱动"教学理论、多元读写理论的写作教学等新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一线教师具有借鉴意义。

吉林大学李美妍副教授报告

复旦大学王一平副教授报告

第四组的五位学者探讨的主题是"国际中文写作评估与反馈研究",分享了面向日本汉语专业大学生的不同体裁写作评估量表开发过程及其效果,论述了教师、同伴、AI工具等不同主体的反馈策略及其有效性,大大拓展了汉语二语写作教学评估与反馈研究。

京都外国语大学杨蕾老师报告

山东大学甘甜老师报告

第五组的六位学者关注"国际中文写作教材及教学研究",比较了不同学术写作教材的文本特点和选文取向,分析了高级写作教材多模态话语,对比了不同商务汉语写作教材的词汇选取特征,以上研究可对写作教材的开发提供参考。

南京大学唐曙霞副教授报告

小组报告现场


第六组的五位学者主要探讨"多语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内容涵盖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探析、写作的认知加工过程、机器翻译和AI的使用,学习者背景涵盖英语、泰语、日语等,讨论的技术涵盖眼动追踪、键盘记录、机器翻译和AI工具。研究具有跨学科意识,紧跟前沿。

山东财经大学陈华副教授报告

北海道大学杨彩虹教授报告


主旨报告(二)

21日上午,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会议协办方代表北京语言大学李姝姝老师和山东大学甘甜老师主持,报告人分别是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吴双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亓海峰教授、南京大学徐昌火副教授和王佳助理教授。吴中伟教授论述了学术中文写作能力的构成及各个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强调学术写作教学在关注语言表达的同时,需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亓海峰教授对汉语二语者学术汉语写作中互动元话语标记的使用特征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了二语者与母语者在元话语使用上的差异。吴双副教授从留学生写作教学中观察到的学习者语体偏误出发,通过生动而详实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开展语体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吴双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亓海峰教授

徐昌火副教授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不同任务类型下汉语二语议论文文本复杂度对准确性的影响,揭示了任务类型、文本准确性、复杂性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王佳助理教授报告了一项基于线上平台的汉语二语写作教学研究,考察了语音反馈在作文修改中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反馈效果与反馈质量的感知和平台使用体验,对提升反馈促学效果具有启示意义。

南京大学徐昌火副教授

南京大学王佳助理教授


闭幕式

21日闭幕式由我院留学生公共教学部主任陈志红教授主持,会议组委会负责人王佳助理教授做大会总结,学院院长赵文书教授致闭幕辞。赵院长回顾了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呼吁更多学界同仁加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之中。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陈志红教授主持闭幕式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王佳助理教授做大会总结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文书教授闭幕致辞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形成国际中文写作教学与研究共同体,持续开展对话交流,共同推动国际中文写作领域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