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宾

基本简介

张异宾,汉族,1956年3月生,籍贯山东茌平,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4月起先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2014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境理论。已出版个人专著十一本,个人文集五部,主编论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等国家一流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近二十项成果获各类奖励。7本论著11个版次被译成英文、日文和土耳其文在国外出版。

出版著作

1、《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170000字 南京出版社1990年 获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1年);

书评:

张凤阳:《江海学刊》1991年第2期;

蒋逸民:《天府新论》1991年第3期;

徐俊达:《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

论文引用:

郝峰:《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秦俊:《唯实》2001年第1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洪强强:《福建论坛》1999年第2期;

CSSCI2002年光盘被引用:

姜迎春:《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

陈蓓洁:《复旦学报》2006第2期;

CSSCI2007年引用:陈爱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理论逻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03):


2、《西方人学第五代:科学人本主义》(145000字 学林出版社 1991年);

书评

曾向阳:《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刘忠世:《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第5期;

刘森林:《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董乃桂:《社科信息》1993年第9期。

论文引用

罗左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周宗伟:《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候逸民:《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第6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

连佩珍:《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9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罗玉海:《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黄瑞雄:《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

罗左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李琦:《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CSSCI2007年引用

胡昌恩/郑洁.价值论视域中的“以人为本”.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03):


3、《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386000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江苏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书评

赵磷:《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0期;

孙伯癸:《哲学研究》1997年第2期;

杨建平:《福建论坛》1997年第2期;

刘怀玉:《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

仰海峰:《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

胡大平:《理论探讨》1998年第4期;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哲学年鉴1997》专著介绍;

论文引用

张永庆:《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陈爱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2001年第3期;

郝峰:《唯实》2000年第5期;

刘晓英:《北方论丛》2000年第5期;

刘曙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二性期;

刘怀玉:《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尚庆飞:《学海》2000年第1期;

杨建平:《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

胡大平:《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第5期;

谭培文:《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周建平:《华中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

金卿民:《哲学动态》1998年第6期;

李庆均:《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3期;

仰天:《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

杨建平:《长白学刊》1998年第4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仰海峰:《福建论坛》1999年第1期;

刘小英:《理论探讨》1999年第6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胡大平:《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刘曙光:《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郝峰:《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刘晓英:《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4期;

CSSCI2002光盘引用

张永庆:《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CSSCI2004光盘引用

杨楹:《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胡晓:《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刘小英:《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吕世伦:《法学家》2004年第6期;

管从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光盘引用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王代月:《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杨建梓:《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张晓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CSSCI2006年引用

何怀远:《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

周嘉昕:《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蒙木桂:《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夏凡:《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蔡宝刚/吴玉岭:《.河北法学》2006年第4期;

杨建平..人文杂志.2006,(03);

张秀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05);

张勤.齐鲁学刊.2006,(06) 

CSSCI2007年引用:

刘晓英..理论探讨.2007,(02) 

蓝江..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沈一兵/张登国.构建和谐社会——对合理化与异化的扬弃.江淮论坛.2007,(03);

白刚/张荣艳.当代中国与马克思辩证法研究的四大范式.教学与研究.2007,(10);

陈红桂.作为幽灵出场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德里达解构马克思的一种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7,(04);

童小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学术界.2007,(06);

禹国峰.现代性的历史定向、解构路径与解构方法——以马克思人类历史分斯理论为视角.云南社会科学.2007,(06)


4、《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5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年。《哲学文献》(Bibliography of Philosophy)2002年第1-2合刊(总第49卷)摘要。

书评

吴扬:《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2日;

源平:《中国文化报》1999年12月21日;

吴源、杨建平:《博览群书》2000年第1期;

《国际金融报》,1月23日;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2期;

陈爱华:《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方觉浅:《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3期转摘;

方军:《哲学动态》2000年第8期;

吴杨:《太原日报》2000年2月21日;

彭国华:《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6月27日;

寒枫:《社会科学评论》2000年第7期;

胡大平:《福建论坛》2000年第2期;

刘怀玉:《理论探讨》2000年第5期,《光明日报》2000年8月22日转摘;

王金福:《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1999年中国哲学报告》评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评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8日专题评介;

汝信:《光明日报》2001年3月10日;

吴静:《人民日报》2001年3月31日;

胡大平:《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

亦思:《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怀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独抒声:《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2日;

会议综述

《中华图书商报》2001年3月18日;

胡大平:《中国文化报》2001年3月14日;

会议综述:《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15日;

文武:《辽宁日报》2001年9月20日;

石朋:《走近马克思》;

叶舟:《“另类”背后的解读》;

杜抒声:《有真知识真问题,才会有真思想真信仰》;

彰良:《回到马克思的后现代“答问”》;

达评:《历史本真之光与现代现象之“伪”》;

《博览群书》2001年第9期;

周文彬:《光明日报》2002年12月12日。

《2001中国哲学年鉴》专文评介和评述;

《光明日报》2002年4月18日评价。

讨论文章

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10期;

段忠桥:《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聂锦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郝敬之:《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唐正东:《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张亮:《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郝敬之:《中州学刊》2003年第1期;

郝敬之:《学术月刊》2003年第6期;

夏凡、张金鹏、颜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论文引用

莫世祥:《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

黎玉琴:《东岳论坛》2002年第2期;

王金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张金鹏:《淮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朱宝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赵海峰:《北方论丛》2002年第2期;

白钢:《兰州学刊》2001年第4期;

杨明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期;

秦俊:《唯实》2001年第1期;

王丰:《连云港化工无怪乎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郑又成:《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朱莉莉:《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第3期;

沈国兵:《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郁建兴:《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

王平:《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徐军:《前沿》2001年第10期;

舒远招:《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张森年:《哲学动态》2000年第8期;

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2期;

张亮:《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

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成鹤鸣:《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楚惊鸿:《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王恒:《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张文喜:《江汉论坛》2000年第7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陆剑杰:《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胡大平:《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亦思:《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方向红:《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王金福:《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怀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刘晓英:《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刘怀玉:《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

王昭风:《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仰海峰:《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刘森林:《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

王锐生:《新视野》2002年第4期;

郝敬之:《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李悦书:《学术研究》2002年第7期;

聂景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年第2期;

白刚:《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张亮:《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

陆剑杰:《党的文献》2002年第6期;

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被引用

卢春雷:《理论学刊》2003年第2期;

余达淮:《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3期;

邹广文:《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姚继斌:《理论探讨》2003年第4期;

王增蓉:《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唐正东:《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胡大平:《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王东:《理论学刊》2003年第3期;

石敦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程彪:《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

张羽佳:《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

杨华明:《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郝敬之:《中州学刊》2003年第1期;

张有奎:《江淮论坛》2003年第1期;

郝敬之:《学术月刊》2003年第6期;

CSSCI2004年光盘被引用

欧阳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张大信:《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4期;

陈忠:《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

刘小英:《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徐长福:《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李成旺:《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邓春莲:《学海》2004年第2期;

夏林:《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

关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姜喜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炎冰:《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冯建华:《学海》2004年第5期;

张建军:《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胡晓:《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何丽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刘晨晔:《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4期;

曹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8期;

刘卓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陆剑杰:《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

彭启福:《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cssci2005被引用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5年第5、6期;

沈湘平:《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颜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颜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王浩斌:《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刘必好:《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徐长福:《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王浩斌:《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白刚:《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

赵义良:《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金林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唐正东:《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

张有奎:《江淮论坛》2005年第1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夏凡:《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杨汇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崔建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cssci2006被引用

何怀远:《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

袁祖社:《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胡大平:《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周嘉昕:《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夏凡:《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刘必好:《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

陈爱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杨令飞.现代哲学.2006,(04); 

张雪魁.社会科学研究.2006,(03); 

杨学功.学术界.2006; 

张蓬.津社会科学.2006,(03);

胡大平.天津社会科学.2006,(03);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张蓬.浙江学刊.2006,(03); 

杨端茹.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社科版).2006,(04); 

邓晓芒.学术月刊.2006,38(07);

王金福,高校理论战线.2006,(07);

姚定一/陈锦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3(03);

靖玉新.社会主义研究.2006,(05);

张亮.浙江学刊.2006,(06);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09);

潘惠香/王永明.社会科学战线.2006,(05);

陶富源.高校理论战线.2006,(12):;

cssci2007被引用

王浩斌.天津社会科学.2007,(01);

颜岩.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01);

何丽野.南京社会科学.2007,(04) 

何云峰..学术界.2007,(02) ;

杨楹/李志强..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01): 

蓝江..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

林锋..社会科学研究.2007,(01);

龚廷泰..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3(04) ;

竭长光/王庆丰..理论探讨.2007,(04): 

王东/林锋..学术月刊.2007,(04) ;

姚顺良/汤建龙..学术月刊.2007,(04) ;

王东/林锋..2007,(03) ;

鲁克俭.再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不能无视版本研究的新成果——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

刘森林.马克思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哲学研究.2007,(07);

曹志平.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05);

蒋天婵.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7,(10);

孙强.社会关系维度是马克思哲学的一元维度.学习与探索.2007,(04);

张雪魁.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逻辑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月刊.2007,39(09);

夏凡.学园版MEGA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渗透.南京社会科学.2007,(10);

王金福.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性质的定位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

蓝江.在原著阅读中重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方法笔谈.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向延仲.马克思关于个人历史性规定与“三形态”关系探析.求索.2007,(09); 

张亮.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现代哲学.2007,(03) 

白刚/付秀荣.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06)。


5、《无调性的辩证幻想——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260000字,三联书店2001年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哲学文献》(Bibliography of Philosophy)2002年第1-2合刊(总第49卷)摘要。)

书评

倪梁康:《读书》2001年第11期;

张亮:《中华图书商报》2002年月日;

陈爱华:《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

方向红:《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仰海峰:《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段方乐:《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中国哲学年鉴2002年》摘要评述。

论文引用

林春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张亮:《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

倪梁康:《读书》2001年第11期;

张亮:《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王恒:《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王昭风:《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方向红:《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林春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

聂景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引用

张亮:《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

徐世甫:《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CSSCI2004光盘引用

王浩斌:《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李海峰:《求索》2004年第3期;

方向红:《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杨柳:《中国翻译》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王春福:《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孙乐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炎明:《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SSCI2006年引用

张亮:《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

柯陈圆圆:《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舒跃红:《哲学研究》3006年第2期;

白刚..天津社会科学.2006,(06);

王超.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03);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许金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5(04);

CSSCI2007年引用

方德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理论动态.2007,(07);

周家荣/廉勇杰.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兼论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整合.科学管理研究.2007,25(05); 

赵一凡.阿多诺:西马之否定(下).中国图书评论.2007,(06); 

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批判.求是学刊.2007,34(03) 


6、《张一兵自选集》(430000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CSSCI2000年被引用

成鹤鸣:《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CSSCI2002年引用:

张亮:《福建论坛》2002年第2期;

CSSCI2007年引用

周嘉昕.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吗?——一项学术史的谱系考察.河北学刊.2007,27(03)


7、《走进马克思》(50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之一 中国图书奖(2002年度);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度))。

书评

杨建平:《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28日;

《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13日;

常坤:《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

高晔:《新华日报》2002年6月30日;

陈先达、黄楠森、汝信、许全新:《光明日报》2002年7月25日;

石诚:《人民日报》2002年8月10日;

吕世荣:《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张亮:《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

刘怀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楚惊鸿:《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7月1日;

江仁:《中国出版》2002年第8期;

冯威:《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6月14日;

张亮:《高教理论战线》2002年第9期;

研究性评述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8、《西方最新哲学流派20讲》(170000字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1987年  任主编;1988年5月评为武汉十大畅销书;获南京市委党校1988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420000字 第三卷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任主编 获1993年度南京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获江苏省第三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教程》(240000字南京出版社 1990年 任主编)


1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题教程》(280000字 南京出版社 1993年  任主编)


12、《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250000字 南京出版社 1993年  合作 ;获南京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三等奖  1994年  合作)


13、《科学巨星》(200000字 第三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合作)


14、《科学巨星》(200000字 第四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合作)


15、《实践论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00000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任执行主编)


16、《走向思想解放之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编辑)


17、《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300000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任主编;第十四届华东地区优秀社科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安徽省图书二等奖。) 

书评

袁久红:《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吴静:《南京日报》2000年4月8日;

胡福明:《光明日报》2000年12月8日;

藏佩洪:《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

秦闯:《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1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400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书评

张亮:《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2期;

刘力永:《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王月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5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王浩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

CSSCI2007年引用

段忠桥.转向英美,超越哲学,关注“正统”——推进当前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点意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5);

梁树发.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河北学刊.2007,27(04);

糜海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走向述评.江淮论坛.2007,(05):;

王雨辰.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与问题域.江汉论坛.2007,(07)


19、《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287000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江苏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6年)。)

书评

张亮:《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颜严:《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引用

萧中延:《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

萧中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CSSCI2004年光盘引用

张文喜:《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李生夫:《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颜严:《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毕芙蓉:《哲学动态》2005年第9期;

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

姬长军: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夏凡:《求是学刊》2006年第3期;

汤建民/徐炎章.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09); 

张秀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4); 

吴学琴/杜宇民.南京社会科学.2006,(10);

CSSCI2007年引用

张秀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教学与研究.2007,(12)。


20、《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  480000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书评

陈爱华:《福建论坛》2004年第10期;

汤建龙:《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

论文引用

王成刚:《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汤建龙:《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金林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袁筱一:《读书》2005年第9期;

CSSCI2006年引用

段方乐:《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张金鹏:《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姚定一/陈锦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3(03): 

CSSCI2007年引用

郭嘤蔚/赵卫东.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重新理解.理论探讨.2007,(01)


21、《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200000字  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书评

关飞:《光明日报》2004年6月17日;

周嘉昕:《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

郭小磊:《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段方乐:《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李世闻:《毛泽东邓小平研究》2005年第6期;

CSSCI2007年光盘被引用: 

欧阳镇..江西社会科学.2007,(03): 

徐志安/李宏伟..江汉论坛.2007,(03):


22、《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文集  400000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260000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书评:刘舒曼:《学海》2006年第6期)


24、《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后马克思思潮文本解读》(第二卷,400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启蒙的自反与幽灵式的在场》(文集,39000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4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7、《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300000万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8、《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二版,2009年 ) 


29、《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无调性的辩证幻想—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三联书店2001年) 


31、《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一种关于阿尔都塞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32、《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 


33、《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卷,2008年) 


34、《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等 (一)


发表论文

1、《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9000字  《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2年第11期转载;获南京市哲学学会198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H1、W1c1

2、《在经济改革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2000字《南京日报》1983年5月14日)

3、《不做金钱的奴隶》(1000字  《南京日报》1983年4月30日)

4、《不应脱离实际》(1000字  《南京日报》1983年10月29日)

5、《系统范畴浅议》(4500字  《唯实》1984年第2期)

6、《否定范畴研究》(800字《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1期摘登,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5年第2期转载)H2、W2

7、《唯物辩证法肯定范畴的内在结构》 (9000字  《齐鲁学刊》 1985年第1期;《江苏省哲学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5年第5期转载;《全国高等院校学报文摘》1985年第2期转摘;获南京市委党校1985年优秀科研奖)W3

8、《现代自然科学的总体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12000字《天府新论》1985年第5期;《改革与发展》文集;获1986年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9、《马克思的异化观向科学否定观的演变》(9000字《大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

10、《现代自然科学总体理论框架的新特征》(4500字《哲学动态》1985年第10期;《光明日报》1985年11月21日转摘;《政治理论文摘》1985年第3期转摘;《1986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H3、年1c2

11、《皮亚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2000字 全国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讨论会1985年;《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论科学真理的发展及其现实基础》(14000字 全国中青年哲学成果交流会1985年,获交流论文证书;《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范畴的哲学命意》(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6年第1期,《马列研究》1986年第1期转载)W4-5c3

1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与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学术月刊》198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6年第5期,《外国哲学史》1986第5期转载;《哲学动态》1987年第4期转摘;《1988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H4W6-7、年2、D1c4

15、《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范畴新探》(8000字  《天府新论》1986年第1期)

16、《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6000字《现代哲学》198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史》1986年第10期转载)W8c5

17、《船山哲学概论》(5000字  《科研文集》第一辑1986年5月)

18、《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进程》(8500字《天府新论》1986年第2期)

19、《科学革命与哲学现代化》(4500字《探索》1986年第4期;《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年第3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6年第9期转载)W9

20、《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特征》(7000字《济宁师院学报》1986年第4期)

21、《论人的自然环境》(6000字《齐鲁学刊》1986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南京社联学刊》1984年第3期,获南京市委党校1986年科研一等奖)新1、H5c6

22、《重温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字  合作  《江海学刊》1986年第6期;《天府新论》1986年第4期,《1987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哲学动态》1987年第1期转摘)年3、D2、W10、H6c7 

23、《系统规定的本质性、科学性和历史性》(1300字《光明日报》1986年11月17日)H7

24、《论当代哲学认识论研究方向的重大转变》(9000字《求索》1987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7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987年第8期转载;《哲学原理卡片》1988—233转摘;《争鸣》1988年第3期摘要;获南京市委党校1987年科研二等奖)W10c8

25、《让党的思想肌体更加充满活力》(3000字  《南京日报》 1987年5月13日)

26、《否定之否定学说的思想史探源》(9000字  《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c9

27、《现代科学真理形成微观机制的探讨》(8000字《无锡论坛》1987年第3期)

28、《否定之否定的研究方法》(4500字《学习月刊》1987年第3期)

29、《改革与大观念更新》(8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7年第6期)

30、《人道主义研究历史评述》(4000字《社科信息》1987年第2期)

31、《我国人道主义研究的历史评述》(3000字《社科信息》1987年第3期)

32、《另一条理论道路》(5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7年第6期)

3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还原与发展》(3000字《哲学探讨》1987年第3期)

34、《唯物辩证法否定范畴新探》(4500字《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4期)

35、《论科学理论框架与实践格局的有序结构》(9000字《齐鲁学刊》198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年第9期转载;《哲学探讨》1987年第4期)W11c10

36、《关于部分企业正面教育情况的调查》(7000字《调研参考》1987年第22期)

3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3500字《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4期转摘)新2、H8

38、《科恩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4500字《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社科信息》1987年第10期转摘)H9c11

39、《整合:微观认知运行的重要机制》(2200字《光明日报》1988年7月25日;《社会科学参考》1989年第6期摘要;论文引用:胡启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H10

40、《理解马克思》(4500字《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9期)H11

41、《论社会实践场 》(5000字《江海学刊》1988年第5期;《文摘报》1988年10月27日转摘;《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摘;《哲学动态》1989年第2期转摘;论文引用:钱学平:《求索》1997年第2期)H12、新3、D3c12

42、《论科学真理的理论框架制约及其现实基础》(12000字《学术季刊》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年第11期;美国《史学文摘》提要)W12

43、《爱尔斯特与理解马克思》(4500字《哲学探讨》1988年第4期)

44、《西方人学第五代:科学人本主义》(7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6年第6期)

45、《中国文化变革的基点》(8000字《唯实》1989年第2期)

46、《实践功能度》(7500字《天府新论》1989年第2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7期转摘;《哲学动态》1989年第6期转摘)D4

47、《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11000字《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8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9年第12期转载;《1990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W13、年4

4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还原与新的理论建构》(12000字  合作  《江海学刊》1989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8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9年第8期转载;《1990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W14、H13、年5c13

49、《超越现代认识论的前沿》(3000字《社科信息》1989年第5期)

50、《实践整合》(7000字《求是学刊》1989年第5期;《哲学动态》 1990年第1期转摘;《全国高等学校学报文摘》1990年第1期转摘;被引用:邹成效:《荆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CSSCII1998年被引用:张传奇:《求是学刊》1998年第6期)D5c14

51、《隐性文化心态圈与亚意图惯性行为系统》(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 1989年第5期;全国现代认识论讨论会,1988年;《哲学动态》1989年第3期综述摘要,《社科信息》 1989年第10期,《南京社联学刊》 1989年第2期,《社会科学》 1989年第6期综述摘要;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0年第1期转载;获南京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1年)D6、W15c15

52、《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2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9年第12期转载)H14、W16c16

53、《当代资本主义再认识的科学基点》(9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1990年第3期转载)H15、W17c17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4500字《经济论坛》1989年第2期)

55、《当代功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述》(15000字《青岛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56、《瞬间中的永恒》(5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57、《理论研究中科学文献的阅读方法》(3000字《南京党校论坛》1989年第4期)

58、《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新的哲学框架》(3000字《哲学动态》1989年第5期;《社科信息》1990年第1期转摘)H16c18

59、《高扬科学的民族的时代精神》(3000字《南京日报》1990年1月3日)

60、《西方生命哲学的人生观》(11000字《当代西方人生哲学》鹭江出版社1989年:第一次江苏省社科三等奖 1995年)

61、《波兰尼与‘个人知识’》(6000字《哲学动态》1990年第4期;论文引用:刘景钊:《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2期)H17c19

62、《突现的社会层系结构》(8000字《福建论坛》1990年第4期;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0年第5期转载;全国系统科学与哲学第八届学术讨论会  1991年;《哲学研究》1991年第8期、《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10期综述摘要)W18c20

63、《布洛赫的人学逻辑》(10500字《天府新论》1990年第4期)

64、《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构》(7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H18c21

65、《列宁哲学思想概述》(9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南京出版社1990年)

66、《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结构》(9000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1年第3期转载)W19c22


68、《缄默认知: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的探索》(13500字《江海学刊》1991年第4期;论文引用:刘景钊:《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刘景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6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赵士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H19c13

69、《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实践的逻辑》(13500字《学术季刊》1991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5期全文转载;美国《史学文摘》提要)新4、H20

70、《实践的惯性运转》(8000字《求索》1991年第1期;《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转摘)D7c14

71、《实践格局》(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3期)c15

72、《实践的意识》(8000字《求是学刊》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1年第6期转载;《哲学动态》1991年第7期转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6期转摘)W20、D8c16

73、《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自然性的特设规定》(16000字《哲学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研究》1991年第2期转载; 获南京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一等奖 1994年; 江苏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流1、H21、W21

74、《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能动性辨识》(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美国《历史文摘》1992年卷摘要;全国恩格斯与现时代讨论会1991年;《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综述摘要)H22、c17

75、《科学与价值的融合》(10000字《天府新论》199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1年第11期转载;《新华文摘》1991年第12期全文转载;《1992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H23、W22、新5、年5

76、《恩格斯历史观合力说之新解》(5000字《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1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李南屏:《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黄树光:《理论月刊》2001年第11期)W23

77、《马斯洛心理治疗研究》(7000字《社会心理研究》1991年第2期)

78、《必须把哲学应用于社会主义研究》(2000字《广州日报》1991年6月21日)

79、《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评述》(10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1年第8期转载)W24

80、《社会发展本质的深层哲学分析》(5000字《哲学动态》1991年第12期)H24c18

81、《毛泽东的认知理论与科学的实践唯物论》(9000字《人文杂志》1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H25、新6c19

82、《实践构序》(12000字《福建论坛》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4期;《1993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年6、W25c20

83、《科学价值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历史统一》(12000字 全国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讨论会  1991年;《哲学研究》1991年第12期综述摘要;《青岛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84、《必须认真地研究毛泽东思想》(1000字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H26c21

85、《经典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关系的历史界说》(10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3期转载)H27、W26c22

86、《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真实逻辑》(20000字《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研究》1992年第7期转载)流2、H28、W27c23

87、《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2000字《南京日报》1992年2月19日)

88、《论意识空间的操作本质》(3000字《哲学动态》1992年第3期)H29c24

89、《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000字《南京日报》1992年4月15日)

90、《我对我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14000字《天府新论》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11期转载)W28

91、《列宁“十六要素”新探》(3500字《探索》1992年第3期;《 1993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年7

92、《历史地现实地具体地理解人权》(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H30

93、《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8000字《唯实》1992年第6期)

94、《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的结构》(8000字《理论学习月刊》1992年第10期)

95、《实践的自然图景》(6000字《哲学杂志》1993年第1期)

96、《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的逻辑认证》(9000《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3期转载)W29、H31c25

97、《实践交往》(8000字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哲学动态》1993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10期转载;CSSCI1999年光盘被引用:郑召利:《哲学动态》1999年第4期)W30、D9c26 

98、《列宁实践辩证法思想的最终形成》(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5期转载)H32、W31c27 

99、《再析皮亚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7000字《学海》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11期转载)W32c28 

100、《同一的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理论在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15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W33、H33c29 

101、《哲学:走向实际,走向真实的生活》(4000字《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文摘报》1993年6月13日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6期转载;《社科信息》1993年第8期转摘;论文引用:余德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报》1997年第4期;吴倚俊:《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H34、W34c30

102、《当代生态学视界与唯物史观的深层逻辑》(16000字《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3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王国聘:《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4光盘引用:韩晖:《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SSCI2006光盘引用:郑艺群:《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流3、H35、W35c31 

103、《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三大难题的深层解决》(8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3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CSSCII1998年被引用:朱宝信:《西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H 36、W36、新7c32 

104、《走出传统框架走向理性的深处》(4500字《哲学战线》1993年第2期) 

105、《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两种逻辑视角》(9000字《求索》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1994年第5期摘要;《中国哲学年鉴(1995)》转摘;论文引用:刘忠世:《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刘忠世:《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张世飞. 论中共历史分期的理论资源与科学体系[J]党史研究与教学 , 2005,(03))H37、W37、新8、年9c33 

106、《青年马克思劳动异化逻辑的建构与解构》(1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H38、W38c34 

107、《重释“自然历史过程”》(7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年第1期)H39c35 

10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论的史前线索》(12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4期转载)W39c36 

109、《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二岐悖结》(12000字《福建论坛》1994年第1期;《哲学动态》1994年第 6 期转摘; 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5期转载)W40、D10c37 

110、《人与市民社会》(8000字《江汉论坛》1994年第5期;论文引用:陈爱萍,丁赞超.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之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 陈爱萍.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03) .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管从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CSSCI2007年引用:朱学平.异化的扬弃: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9(03):)H40c38 

111、《科学地理解人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12000字《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哲学动态》1994年第7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5期转载)D11、W41、H41c39 

112、《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实践》(18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94年第7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5)》转摘)H42、W42、年10c40 

11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前提的双重结构》(12000字《东方论坛》1994年第4期) 

114、《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自然的批判》(9000字《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c41 

115、《面向实际、面向改革、面向市场经济》(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H43c42 

116、《先在的自然、基始的实践、第一级的生产》(4500字《哲学动态》 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4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陈世珍:《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2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范海武:《学术研究》2004年第8期)H44、W43 

117、《似自然性》(10000字《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c43 

118、《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深刻含义》(12000字《哲学研究》1994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8期转载;论文引用:张文喜. 自由王国的内涵及其和必然王国的关系──兼与欧力同同志商榷[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04) .武高寿:《生产力研究》1997年第2期)流4、H45、W44c44 

119、《马克思哲学的原像与初始地平》(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年第4期)H46、 

120、《邓小平的实践唯物主义》(6000字《镇江学刊》1994年第5期、《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文摘报》1995年7月27日转摘;CSSCI2004光盘引用:方卫兵:《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第6期)c45 

121、《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逻辑》(15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5年第6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5年》转摘;CSSCI2002光盘引用: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赵义良:《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叔贵峰.从思维活动的至上性到感性活动的至上性——试析马克思人性观革命性变革的理论前提.学习与探索.2007,(05):)H47、W44、年12c46 

122、《痛苦的发展与历史的超越》(2500字《哲学动态》1995年第2期;《中国哲学年鉴1995年》转摘;论文引用:孙晓莉:《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H48年11c47 

123、《从物化到心灵的支配》(9000字《求是学刊》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5年第8期转载)W45c48 

124、《青年马克思的主体辩证法思想》(9000字《河北学刊》1995年第2期;《社科文摘》1995年第2卷转摘)c49 

125、《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三次非常性思想实验》(16000字 《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4期转载;江苏省教委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9年;论文引用: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高继宽,李正义. 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关于“人”和“实践”的诠释——如何科学地理解实践和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J]山东电大学报 , 2006,(03); CSSCI1998被引用:陆剑杰:《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仰海峰:《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孙和平:《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流5、H49、W46c50 

126、《马克思: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10000字《科学社会主义》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95年第9期转载)H50、W47 

127、《永恒的自然规律在成为历史的自然规律》(1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H51c50 

128、《青年恩格斯哲学思路探索》(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7期)H52c51 

129、《人本学逻辑的亚意图颠覆》(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张雪奎:《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H53c52 130、《人本学的青年马克思:一个过去了的神话》(上)(9000字《求索》1996年第1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胡纯华:《求索》2006年第2期;胡大平:《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c53 

131、《人本学的青年马克思:一个过去了的神话》(下)(8000字《求索》1996年第2期) 

132、《走向时代精神的深处》(7000字《哲学动态》199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5年第11期转载)H54、W48c54 

133、《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基础》(3000字《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学术月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3期转载)H54、W49 

134、《拜物教:人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前》(9000字《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4期转载)W50c55 135、《走向社会主义实际的实践唯物主义》(3000字《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c56 

136、《后人学与否定辩证法》(15000字《学术季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1997年中国哲学年》摘要;论文引用:杨玉成:《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CSSC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中州学刊》1998年第2期;CSSCI年光盘引用:方向红:《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W51 

137、《物役性:马克思的科学批判话语》(10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卞绍斌:《理论探讨》1998年第6期)H55、W52c57 

138、《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8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

论文引用:

李德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3);

李庆钧.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话语转换与思路创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1) .)H56、W53、新10c58 

139、《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范畴》(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2期);获南京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H57c59 

140、《人类自我中心的走入与走出》(4500字《哲学动态》1996年第6期;论文引用:高中华《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CSSCI年光盘引用:高中华:《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H58c60 

141、《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物役性》(7000字《求实》1996年第10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12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兰英:《许昌师范专科学报》1999年第1期;孙兰英《郑州大学学报》199年第2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孙兰英:《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杨忠:《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新11、H59、W54 

142、《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7000字《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10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陈小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楚惊鸿:《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H60、W55 

1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7000字《理论探讨》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W56c61 

144、《马克思的物役性理论》(8000字《长白学刊》1996年第4期) 

145、《国外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10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强:《学术界》2001年第1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单小曦:《云南社会科学期》2005年第4期)W57c62 

146、《从“实践”到“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合作  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2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3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强:《学术界》2001年第1期)H61、W58、W59c63 

147、《中国人学研究的僭越与缺失》(2000字《江海学刊》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6期转载;《新兴学科》1998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胡为雄:《哲学动态》1997年第9期;胡为雄:《天府新论》1999年和3期;毛宣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H62、W60-61c64 

148、《〈安年柯夫信〉解读》(14000字《江汉论坛》1997年第2期;论文引用:张溟久:《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0期;CSSC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理论探讨》1998年第2期;CSSCI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H63c65 

149、《马克思理论著述中三类文本的哲学解读》(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7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8》转摘)H64W62c66 

150、《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4500字《哲学动态》1997年第6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胡大平:《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理论探讨》2002年第1期)H65c67 

151、《国内实践唯物主义研究概述》(11000字《理论探讨》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10期转载)W63c68 

152、《马克思的劳动概念》,(10000字《福建论坛》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10期转载;CSSCI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W64c69 

15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000字《江苏统战》1997年第1期) 

154、《体系哲学还是革命的科学的方法论》(10000字  合作  《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引用:仰海峰:《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5期;陈坚:《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赵景来:《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CSSCI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郑镇:《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袁祖社:《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潘惠香/王永明.社会科学战线.2006,(05))新12D12W65c70 

155、《马克思〈哲学的贫困〉》(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12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转载)H66W66-67c71 

156、《1844年手稿文本的多重话语结构》(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CSCCI2000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CSCCI2007年光盘引用:林锋..社会科学研究.2007,(01):)H67c72 

157、《青年马克思经济研究中的哲学转变》(12000字《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陈爱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强乃社:《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舒永生:《中州学刊》2000年第2期;CSSCI1998年被引用:张亮:《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H68W68流6c73 

158、《掣闪电以缚苍龙》(3000字《开放时代》1997年第9-10期) 

159、《马克思的历史概念》(12000字  合作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5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8年第6期转载)H69流7W69-70c74 

160、《经济学批判中的人本学话语之突现》(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3期;CSSCI1998年被引用:张亮:《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H70c75 

161、《社会唯物主义:古典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上)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H71c76 

162、《社会唯物主义:古典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下)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SOCI9809文献号001763)1998年经济辑全文转载)H72 

163、《自然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000字《长白学刊》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0期转载; 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刘元根:《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W71人 

164、《赫斯的经济异化论》(12000字《福建论坛》1998年第5期)c77 

165、《恩格斯<大纲>研究》(7000字《求实》1998年第6期) 

166、《西斯蒙第的人本主义经济学》(6000字《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167、《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12000字《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c78 

168、《青年马克思的社会规定》(6000字《中州学刊》1998年第6期)c79 

169、《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探》(7000字《学术界》1998年第4期)c80 

170、《我们正在走向什么》(3000字《群众》1998年第11期) 

171、《巴黎笔记的文本与语境》(7000字《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W72c81 

172、《经济学语境中的〈提纲〉》(10000字《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1999年1月1日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2期转载;《哲学动态》1999年第1期转载;论文引用:李国昌:《探索》2000年第6期;吴友军:《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胡大平:《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迟艳杰:《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吴友军:《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白刚:《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卞绍宏:《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5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白刚:《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W73新13D13H73c82 

173、《中国文化的重建》(1500字《社会科学报》1998年6月18日) 

174、《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的联结》(13000字《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H74c83 

175、《类哲学人本逻辑的颠覆》(10000字《开放时代》1998年第10-11期)c84 

176、《从物役性到自拘性》(2600字《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1期转载;论文引用:张文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H75W774 

177、《〈巴黎笔记〉摘录性文本研究》(12000字《理论探讨》1998年第5期)c85 

178、《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15000字《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2期转载;论文引用:宇杰. 历史之谜:从一种假说到科学的嬗变——兼谈维科对马克思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S1)朱宝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雷鸣. 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 , 2003,(02);张彤.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性关联[J]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01) ;朱宝信. 中西方重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综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01); 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仰海峰:《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CSSCI2000年光盘引用: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CSSCI2002光盘引用: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流8W75H76c86 

179、《从分工到世界历史》(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H77c87 

180、《思辨天国与现实大地的隐秘谱系: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关系之解蔽》(13000字《学术季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9年第1期转载;CSSCI2000年光盘引用:张亮:《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CSSCI2007年光盘引用: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中国社会科学.2007,(01):)H78W76 

181、《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12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2期;《东方论坛》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5期转载;论文引用:李文冰. 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2) ;胡纯华. 人本主义的批判逻辑与精神现象学的异化逻辑[J]求索 , 2006,(02) ;.c88 CSSCI2001年光盘引用:仰海峰:《长白学刊》2001年第1期)W77 

182、《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哲学》(8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H79c89 

183、《克罗茨纳赫笔记》(7000字《求是学刊》1999年第3期; 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邓宏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c90 

184、《评李斯特的经济发展特色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8000字《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c91 

185、《<伦敦笔记>研究》(7000字《唯实》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W78 

186、《<布鲁塞尔笔记>与<曼彻斯特笔记>》(8000字《求实》1999年第1期) 

187、《普鲁东与<哲学的贫困>》(16000字《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4期转载)W79 

188、《马克思没有提出过“资本主义”概念吗?》(10000字  合作  《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哲学动态》1999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6期转载)H80D14W80c92 

189、《资本论:一种历史现象学》(14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刘啸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1期)H81W81新14c93 

190、《马克思57-58年经济学手稿》(1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2期)H82 

191、《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历史现象学》(11000字《福建论坛》1999年第3期)c94 

192、《深度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卢卡奇》(7000字《哲学动态》1999的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9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王雨辰:《天府新论》2001年第5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胡大平:《淅江学刊》2004年第3期)H83W82c95 

193、《从抽象到具体与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6期转载)H84流9W83c96 

194、《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现象学》(3500字《学术月刊》1999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陈立新:《哲学动态》2000年第4期;于新东:《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H85c97 

195、《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现象学》(14000字《哲学研究》1999年第10期;论文引用:吴宏政.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J]人文杂志 , 2003,(01)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4) . 张鹏翔. 观照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境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4) .)H86流10c98 

196、《论辩制胜中的中心是什么》(4500字《演讲与口才》2000年第1期) 

197、《重新遭遇异化》(1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ELAW9912)1999年经济辑全文转载)H87c99 

198、《历史之谜》(9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光明日报》2000年2月24日转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0年第4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H88W84c100 

199、《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3000字《福建论坛》2000年第4期;《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论文引用:刘怀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 张亮.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哲学动态.2007,(02);李永新.文本是如何被建构的?——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的英国马克思主义特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W85c101 

200、《哲学本体视域中的历史与时间》(3000字《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1期转载;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H89W86c102 

201、《体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3期转载;;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H90新15W87c103 

202、《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SOCI0006)1998年文史哲专辑全文转载)H91c104 

203、《阶级意识:客观可能性与辩证的中介》(8000字《理论探讨》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7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W88c105 

204、《革命的辩证法与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10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7期转载)W89 

205、《求真理之真,实大学之学》(2000字《求实》2000年第1期) 

206、《马克思的经济学背后的哲学构架》(8000字《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5期转载;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方向红:《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W90 

207、《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14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ELAW00082000)年政治辑全文转载)H92流11W91c106 

208、《社会与自然的双向中介:关系本体论的证伪》(11000字《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H93c107 

209、《反对人类中心主义》,5000字《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c108 

210、《哲学本体论视域中的具体性》(6000字《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CSSCI2001年 光盘被引用:胡大平:《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c109 

211、《评科西克的具体总体性》(7000字《唯实》2000年第7期) 

212、《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8000字《人文杂志》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H94W92c110 

213、《给予与创造:认识本质的历史把握》,(9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H95 

214、《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12000字《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论文引用:朱志萍:《济宁师范专科学报》2001年第1期;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CSSCI2004光盘引用:谢永康:《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仰海峰:《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H96流12c111 

215、《经济人与日常性生存的形而上学批判》(12000字《学术月刊》200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CSSCI2007年引用:王明丽.日常生活的诗意:丰子恺散文的生态批评.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44(06):)H97W93c112 

216、《无调哲学:否定辩证法的理论前提》(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6期)H98c113 

217、《否定的辩证法与唯物论》(11000字《学术研究》2000年第11期)c114 

218、《从‘星丛’中消失的主客体二元对立》(6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9期)c115 

219、《人如何认识真实的实在世界》(7000字《新视野》2000年第6期)c116 

220、《存在:一个专制的学术暴君》(10000字《开放时代》2000年第6期)c117 

221、《阿多诺其人其事》(9000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c118 

222、《自由:实践的辩证法》(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H99c119 

223、《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8000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4期转载;论文引用:刘小新:《蒲田高等师专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W94c120 

224、《世界历史与自然历史》(12000字《理论探讨》2001年第3期)c121 

225、《从“我们认为”到“我以为”》(5000字《开放时代》2001年第2期)c122 

226、《科西克哲学的逻辑》(3000字《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c123 

227、《但开风气不为师》(5000字《哲学动态》2001年第3期;CSSCI2002年 光盘引用:周志山:《哲学动态》2002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张羽佳:《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H100c124 

228、《马克思之思的当代性言说》(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1年第7期转载;论文引用:赵顺兰:《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朱葆伟,杨学功,贾红莲.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 2002,(01) . 乔翔. 近年来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问题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 , 2007,(01);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周志山:《哲学动态》2001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炎冰:《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吴家华,谢志燕.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5))H101W95c125 

229、《真问题的呈现是创新的逻辑入口》(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H102c126 

230、《阿多诺:真正的哲学是反体系的》(3000字《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5期转载)H103W96c127c127 

231、《科西克的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12000字《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c128 

232、《海德格尔:隐性本质主义》(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5期转载)H104W97c129 

233、《“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1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第2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7期转载;论文引用:杨晓宁. 读懂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理”课教学的哲学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 , 2005,(06) .刘宗碧:《黔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郁建兴:《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胡静波.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路向——从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存在的误区看新的路向追寻[J]宁夏社会科学 , 2003,(01) .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4) . 卢春雷.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和阐述方法之管见[J]理论学刊 , 2003,(02) . 王浩斌,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困境及出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1)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孙麾:《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黄瑞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7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石敦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刘福森:《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曲士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9期;CSSCI2004光盘引用:李成旺:《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陈佳/付立杰:《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CSSCI2007年引用:任平.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的统一性——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路径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7);张志丹/侯惠勤.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探要.学海.2007,(04))H105流13W98c130 

234、《无形的本体牢狱》(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H106流14c131 

235、《辩证法:瓦解的逻辑》(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7期转载)H107W99c132

236、《开启神秘的思想之“瓶”》(8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3期)c133

237、《物化、异化及其观念反抗》(8500字《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H108流15c134

238、《文本的深度耕犁与研究范式的断裂》(5000字《求是学刊》2001年第4期;《高校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转摘;《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摘要)D15c135

239、《工具理论对社会生活的渗透》(8000字《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H109c136

240、《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法中的星丛范畴》(10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41、《构筑科学平台,开创学术新视域》(5000字《求是学刊》2001年第5期)c137 

24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15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H110流16c138 

243、《金钱:有罪还是无辜?》(3000字《创世纪舌战》,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 

244、《建构社会科学研究平台》(2000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17日;论文引用:陆敏:《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245、《让海德格尔自己反对自己》(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H111c139 

246、《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批判》(8000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7期转载)W100c139 

247、《意识形态:永恒的想象之镜》(14000字《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c140 

248、《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与科学》(10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H112W101c141 

249、《意识形态:永存的想象之境》(13000字《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3期;论文引用:南宫梅芳. 视觉的陷阱——他者的误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 .)H113c142 

250、《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1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2年第9期转载;CSSCI2005光盘引用: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第2期)H114W102c143 

251、《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15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9期转载)H115W103c144 

252、《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10000字《理论探讨》2002年第4期)H116c145 

253、《方法的前置与自觉:马克思何以呈现》(3000字《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转载;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杨学功:《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H117W104c146 

254、《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14000字  合作  《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6期转载;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胡大平:《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H118新14W105c147 

255、《反人本主义》(12000字《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c148 256、《学习模式的转换:哲学教学改革的入口》(1500字《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7日) 

257、《广松涉:事的世界观与关系本体论》(15000字《存在与意义》(代译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论文引用:周洁. 建构:作为一种选择[J]建筑学报 , 2003,(10) . CSSCI2004光盘引用:范海武:《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149 

258《阿尔都塞》(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8期转载)H119W106c150 

259、《广松涉:关系存在论与事的世界观》(7000字《哲学动态》2002年第8期)H120c151 

260、《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12000字《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CSSCI2005光盘引用: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第2期)H121流17c151 

261、《汇名家经典  集学术清华》(3000字《光明日报》2002年6月13日) 

263、《德里达:我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8000字《开放时代》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10期转载)W107c152 

264、《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14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H122流18W108c153 

265、《巴特:文本是一种织》(8000字《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第10期) 

266、《历史现象与历史认识论》(6000字  合作  《齐鲁学刊》2002年第6期)c154 

267、《新解释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辨识》(12000字《求是学刊》2003年第2期;《高校学报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光明日报》2003年4月25日摘要)c155 

268、《从本真性到中国特色: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解释学转向》(10000字《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5期转载;CSSCI2003年光盘引用:杨学功:《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聂景芳:《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CSSCI2005年光盘引用:杨学功:《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H123W109c156 

269、《物、实践与历史性的时间――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8000字《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合作)c157 

270、《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35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论文引用:刘化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05,(04) ;曾军. 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05); CSSCI2004光盘引用:孔明安:《哲学动态》2004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胡大平:《现代哲学》2004年第1期;付文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CSSCI2007光盘引用:张亮. 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哲学动态 , 2007,(02) . 陈红桂.作为幽灵出场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德里达解构马克思的一种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7,(04))H124W110c157 

271、《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9000字《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论文引用:郭国勋. 人本分析与经济分析有机结合的开端——关于《手稿》的基本性质兼与张一兵等商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1);陈爱华. 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三重思维向度——从《巴黎手稿》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3);强乃社. 经济哲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 2000,(06) .;舒永生. 二十年来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 , 2000,(02))H125c158 

272、《二元分裂到一元论的缝合》(8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H126 

273、《生成的辩证法与现成的辩证法》(12000字《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流19H127c159 

274、《异化:生产性的否定》(12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CSSCI2007年引用:薛蓉.弗罗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2007,(04):)H128c160 

275、《戈德曼:缝合应该和是》(3200字《福建论坛》2003年第3期)c161 

276、《萨特:前进与逆溯的方法》(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H129c162 

277、《全面的意义结构:总体类型学》(12000字《现代哲学》2003年第3期)H130c163 

278、《方法中介:面向个人的具体生活现象的微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转摘》(10000字《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H131c164 279、《真善美圣的存在与不存在》(12000字《东南学术》2003年第3期)c165 

280、《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11000字  访谈 《东南学术》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8期转载;CSSCI2004光盘引用:王贵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CSSCI2006引用:郭小磊:《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王贵明:《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W111 

281、《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H132c166 

282、《情境主义国际及其历史》(6000字  合作《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CSSCI2004光盘引用:王昭风:《现代哲学》2004年第4期)H133c167 

283、《扭曲的共在:群与集团》(10000字《理论探讨》2003年第4期)H134c168 

284、《谁歪曲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概念》(7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85、《通达马克思之路》(15000字  《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H135c169 

286、《在市场王国中我们赌共产主义一定实现》(8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c170 

287、《历史总体化的人学辩证法》(12000字 《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CSSCI2007件引用:陈良斌/盛凌振/许苏明.“回归”马克思的原初叙事——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基本话语主题.南京社会科学.2007,(08):)H136c171 

288、《只有一个马克思》(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11期转载)流20H137W112c172 

289、《历史现象学之光》(20000字  合作  《视界》第12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王贵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290、《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10000字,《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8期转载;论文引用:卢永欣. 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之比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2)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孙利天:《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c173 

291、《学术流派的本土建设》(6000字,合作,《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CSSCI2005光盘引用:孙麾:《淅江学刊》2005年第3期)H139c174 

292、《孙伯揆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缘起和内在逻辑》(12000字,合作,《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流21H140c175 

293、《拉康:从主体际到他者理论》(35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H141c176 

294、《广松涉的关系存在论与事的世界观》(15000字,日本《情况》2004年第6期) 

295、《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哲学的关键词》(15000字,《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H142c177 

296、《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00字,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2期)H143 

297、《大写他者理论的历史语境》(15000字,《学海》2004年第4期)H144c178 298、《何为晚期马克思主义》(4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年)摘要;CSSCI2006年光盘引用:李金辉:《理论探讨》.2006第2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梁苗..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3);陈红桂.后现代语境中重思马克思哲学方法——兼评后现代方法及晚期马克思主义对之的“接合”.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06):)W114c179 299、《犬儒意识形态》(15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c180 300、《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15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c181 301、《魔鬼大他者:谁让你疯狂》(19000字,《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c182 302、《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接管》(16000字,《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c183 303、《拉康:作为存在之尸的象征性语言》(19000字,《淅江学刊》2004年第6期)c184 304、《拉康:伪自我的镜像之舞》(17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徐世甫:《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c185 305、《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13000字,《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流22c186 306、《巴塔耶:没有伪装,没有光与影的游戏》(7000字,《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0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方丽:《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c187 307、《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10000字,《理论探讨》2004年第5期)c188 308、《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现实的支撑》(12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郝延斌.对于宏大理论及其有效性的思考.当代电影.2007,(02):) 309、《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4500字,《福建论坛》2004年第10期)c189 310、《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1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年)摘要;《中国哲学年鉴2006》摘要;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赵剑英:《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赵剑英:《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王贵明:《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崔唯航.哲学动态.2006,(10):3-11)流23W115c190 311、《为科学人本主义辩护》(2000字,《文汇读书周报》12月17日) 312、《萨特和他的〈辩证理性批判〉》(3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13、《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15000字,《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c191

314、《不可能的存在之真》(15000字,《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c192 315、《问渠哪得清如许》(10000字,访谈,《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7期转载)W116 316、《拉康哲学的发生学逻辑》(8500字,《哲学动态》2005年第1期)c193 317、《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13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日本《情况》2005年第10-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8期转载)W117 318、《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14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c194

319、《超现实主义视域中的拉康与达利》(12000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c195 320、《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欲望关系》(9000字,《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c196

321、《拉康的哲学问题式》(14000字,《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5年第12期转载;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黄作:《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流24W118c197

322、《让理论在真问题域中生长》(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5期转载;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成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W119c198

323、《伪我要:拉康的欲望理论》(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c199 324、《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9000字,《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西祥:《哲学动态》2006(10))c200 325、《如何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4000字,《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杨学功:《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胡大平:《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胡大平.天津社会科学.2006,(03); 夏娟.浙江学刊.2006,(06)c201 326、《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3000字,《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06年》转载) 327、《景观拜物教: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15000字,《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328、《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10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c202 329、《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10000字,《学海》2005年第6期)c203 330、《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2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07年引用:张霁月.奇观电影背后的文化因素.社会科学.2007,(08):)c204 331、《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非常性实验》(4000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c205

332、《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经济学语境之中》(4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c206 333、《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2000字,《文汇读书周刊》2006年2月14日)

334、《德里达:不在场幽灵的激进在场》(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c207 335、《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10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西祥:《哲学动态》2006(10))流25c208 336、《法权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16000字,合作,《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CSSCI2007年引用:姚顺良/汤建龙.“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学术月刊.2007,39(04):)c209 337、《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25000字,合作,《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郭富青.论法权形态异化的本质及其法律矫治.河北法学.2007,25(11);姚顺良/汤建龙.“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学术月刊.2007,39(04))c210 338、《实践与物质生产》(24000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c212 339、《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6000字,合作,《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1期转载; CSSCI2007年光盘被引用:曾军/刘晓静.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社会科学.2007,(01):)W120c213 340、《文本解读与哲学创造》(15000字,合作访谈,《晋阳学刊》2006年第5期) 341、《生产本体论:我生产故历史在》(16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流26W121c214 342、《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僭越?》(12000字,《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流27c215 343、《论猴体解剖与猿体解剖之谜》(10000字,《学海》2006年第6期)H179c216 344、《青年鲍德里亚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12000字,《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c217 345、《马克思与自然的支配》(12000字、《求是学刊》,2007年第1期)c218 346、《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219 347、《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中的欧几里德几何学》(10000字,《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c220 348、《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17000字,《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日本《情况》2007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蒋天婵.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7,(10);涩谷正/田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W122c221 349、《文献学视域中的列宁“哲学笔记”》(1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07年第9期转载)W123c222 350、《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概念》(8000字,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转载)c223W124 351、《青年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到反马克思主义》(5000字,《现代哲学》2007年第2期)c224 352、《思想构境论:一种新文本学方法的哲学思考》(6000字,《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8期转载;CSSCI2007年引用:黄正泉.中国哲学面对的现实问题.求索.2007,(12):)c225W125 353、《马克思与劳动意识形态》(10000字,《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H189;c226 354、《一个被删除的文本存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历史概念》(13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9期转载)0c227W126 355、《物?关系?拜物教:一场已经被忘却的思想交锋》(12000字,《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

356、《思想构境论研究中的“哲学笔记”》(12000字,《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27日摘要)H191c228 357、《从他性镜像到自主性思想空间的转换》(12000字,《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转载)流281c229W127

358、《列宁第一次系统哲学学习的背景》(10000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c230

359、《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20000字,《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转载)c231W128

360、《“哲学笔记”: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非同质性》(6000字,《哲学动态》2007年第10期)C232 361、《广松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16000字,《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C233,流29

362、《我拟真故我在》(6000字,《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C234。 36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构境》(8000字,《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研》2008年第5期)C235流30W129

364、《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模式的发生学研究》(12000字,《东岳论丛》2008年第2期);C236 365、《列宁与他的〈卡尔?马克思〉》(10000字,《学海》2008年第1期)C237

366、《新解读构架的突现与理论逻辑异轨》(15000字,《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C238 367、《以实践为本质的唯物辩证法》(16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2期转摘)C239

368、《列宁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10000字,《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C240 369、《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10000字,《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4期转载)C241W130 370、《列宁对俄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的阅读》(10000字,《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242

371、《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解读》(12000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C243

372、《拟文本: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批注》(8000字,《福建论坛》2008年第2期)C244

373、《列宁阅读黑格尔哲学的初始视界》(16000字,《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C245

374、《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总结》(10000字,《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C246

375、《去圣化:列宁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十六要素”》(12000字,《求是学刊》2008年第2期)C247

376、《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进理论创新》(4000字,合作,《中国教育报》5月6日)

377、《青年恩格斯在现实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12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C248

378、《“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批判的一般理论框架》(12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C249

379、《“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12000字,《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C250

380、《以死亡反对死亡:作为理论恐怖主义的鲍德里亚》(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C251

381、《资本: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生产关系》,《党政干部研究》2008年第4期

382、《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10000字,《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252

383、《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253

384、《非生产性劳动与社会反抗的窒息》(10000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

385、《结构性价值对质性价值的替代》(11000字,《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C254

386、《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12000字,《江汉论坛》2008年第11期)C255

387、《青年鲍德里亚与他的〈物体系〉》(10000字,《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

388、《黑格尔: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15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C256流31

389、《拟真与对当代资本象征统治的反抗》(10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C257

390、《反鲍德里亚》(12000字,《学术月刊》2009年第期)C258

发表论文 

1、《“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意蕴:遭遇世界中的上手与在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4、《析马克思社会历史似自然性的特设规定》(《哲学研究》1991年第2期)

5、《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路》(《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

6、《当代生态学视界与科学历史观的深层逻辑》(《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7、《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深层内涵》(《哲学研究》1994年第8期)

8、《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三次非常性思想探索》(《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

9、《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转变》(《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

10、《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

11、《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批判理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10期)

12、《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

13、《物化、异化及其反抗》(《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4、《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12000字《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

15、《生成的辩证法与现成的辩证法》(《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

16、《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

17、《拉康的哲学问题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8、《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僭越?》(《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9、《从他性镜像到自主性思想空间的转换》(《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20、《广松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1、《劳动塑形、关系构式、生产创序与结构筑模》(《哲学研究》2009年11期)

22、《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23、《海德格尔学术思想文本中的“怎样”(Wie)》(《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

24、《身体化隐性构序的治安逻辑》(《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25、《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构境》(《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

26、《关联与境:狄尔泰的历史哲学》(13000字,《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

27、《马克思的历史概念》(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

28、《从抽象到具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2期)

29、《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30、《无形的本体牢狱》(《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

3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

32、《只有一个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33、《孙伯揆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缘起和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

34、《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35、《生产本体论:我生产故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36、《黑格尔: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37、《广松涉: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1期)

38、《交道与实践:青年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相遇》(《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39、《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与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13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0期)

40、《学术文本词频统计: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一个新视角》(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等 



获奖情况

 1、张异宾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专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获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华东地区优秀社科图书一等奖,2000年;安徽优秀图书二等奖,2000年;

2、张异宾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专著),获教育部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8年;江苏省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7年;

3、张异宾《折断的理性翅膀》(专著),获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1年;

4、张异宾,刘林元,姚润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专著),获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4年;

5、张异宾,陆剑杰  《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专著)获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4年;

6、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论文),获南京市优秀社会成果奖,1986年;

7、张异宾  《析马克思社会历史发展的似自然性规定》(论文),获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994年;江苏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8、张异宾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规定》(论文),获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7年。

9、张异宾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转变》(论文),获江苏省教委第二届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1998年。

10、张异宾,孙伯癸  《走进马克思》(专著),获中国图书奖,2002年度;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

11、张异宾  南京大学“文史哲”,综合教学改革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度)

12、张异宾  “哲学动态与评论”,2002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

13、张异宾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专著),江苏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14、张异宾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专著),江苏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5年)。

15、指导刘怀玉博士论文获得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16、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007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

17、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改革”,2007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8、《不可能的存在之真》(专著),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7年。

19、“高层次海外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江苏省第十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11年。

21、《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 

讲授课程

1.领导与决策原理(专科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生)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本科生)

4.人:挣脱灵与肉的枷锁(本科生)

5.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硕士生)

6.哲学动态与评论(硕士生)

7.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著作(硕士生)

8.马列原著选读(硕士生)

9.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硕士生)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问题(博士生)

11.哲学文献阅读与批评(博士生)

1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博士生)

13.马克思哲学文献精读(博士生)

14.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导读(博士生)

科研项目

个人主持的省以上科研项目

1、张异宾  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  国家青年基金  1992-1995 0.7万元

2、张异宾  列宁《哲学笔记》研究    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  1992-1995 0.3  万元

3、张异宾  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江苏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1996-1999  1.2万元

4、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子项目) 1998-2000  4万元

5、张异宾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  1999-2003 3万元

6、张异宾  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  省教委重点学科共建项目  1997-1999  5万元

7、张异宾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省青蓝工程项目  1998-2000  1.5 万元

8、张异宾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  1999-2002年  10万元

9、张异宾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  南京大学现代文学中心项目  2000-2003年  3万元

10、张异宾  南京大学“文史哲”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  2000-2003  5万元

11、张异宾  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2002-2007  30万

12、张异宾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江苏省“十五”社科项目  2002-2004  1万元

13、张异宾  社会科学引文及评价体系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  2003-2006  80万元

14、张异宾  列宁哲学的历史逻辑  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2004-2007  12万元

15、张异宾  生产方式研究  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  2004-2007  3万元

16、张异宾  哲学动态与评论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项目  2004-2007  1.8万元

17、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 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 2007 1万

18、张异宾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江苏省“333工程”项目 2007-2010年 6万元

19、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江苏省优秀研究课程 2007-2010年 2.5万元

20、张异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教育部研究项目 2008-2010年 5万元

21、张异宾 当前意识形态动态及对策研究 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  2009-2011 50万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09 

22、“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23、“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列宁》、《反鲍德里亚》《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24、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回到马克思》,英文版)

25、张异宾“2010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文版)


科研项目

1、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 国家青年基金 1992-1995

2、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 1999-2003

3、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 1999-2002年

4、南京大学“文史哲”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 2000-2003

5、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2002-2007

6、社会科学引文及评价体系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 2003-2006

7、列宁哲学的历史逻辑 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2004-2007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教育部研究项目 2008-2010年 

9、“2008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0、当前意识形态动态及对策研究 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  2009-2011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09 

12、“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3、“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列宁》、《反鲍德里亚》《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4、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回到马克思》,英文版)

15、张异宾“2010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文版)

16、张异宾 文献学语境中的海德格尔哲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011-2013年。

任职情况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学报主编(兼)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二届哲学学部委员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常务理事

江苏省社联常务理事

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任职履历

1982.12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师

1984.6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7.3-9 中共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

1987.10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

1988.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

1988.1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1992.8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1993.3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4.7 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教研室主任

1996.4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97.7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02.2 南京大学副校长

2009.3 中共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4-2018 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学术经历

1977.3-1979.9 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

1979.9-1981.11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业绩评价

走出传统框架走向理性深处   


张教授本名异宾,这是两个颇有些典故的用字。在四个姐姐陆续出世之后,他的到来着实让已有两代单传的父亲松了一口气。“异宾”,意为奇异的来客,其实是难等来的男孩。幼时的老师同学根据谐音将其简化为“一兵”,这便成了他后来写作时的笔名,也就是频频见诸于各学术刊物上的“张一兵”。

张异宾教授祖籍山东省茌平县,可他自己倒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56年3月,他出生于南京城东的军事学院马标大院。1972年从南京市54中学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后于1977年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79年再入读该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攻读哲学原理方向,师从李华钰教授。1981年8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后来,2006年又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张异宾曾在南京市工作十年,1993年回到母校母系任教,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本学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提出构境理论。

张教授坦言,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家庭氛围和稳定宽松的童年生活对于他后来性格的塑造极为重要。父亲的深沉理性和现实性以及母亲的外在热情和创造冲动是他在成年后的生活道路和治学过程中时常显露出来的理性与感性、创造与现实二元矛盾体共生现象之原因。 在研究态度上,张异宾始终拒绝思路的闭合。他认为,在爱因斯坦以后的时代里,如果有人还以为自己拥有绝对真理是一件十分可笑且可悲的事情。实际上所有的人都不过是在一定的理论参照系中,相对地持有具体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性的真理。这些东西从最初形成开始就是注定要被超越的。所以,在他的治学道路中,他从不简单地固守在某一种观点上,反倒会因发现自己先前的谬误而兴奋。

回顾自己的学生生涯,张异宾说,领他步入哲学殿堂的导师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李华钰教授。她身体力行地昭示了一种进入精神悟境的指教:先做一个真实的人,再做学问。并且,使他同样感到十分荣幸的是得到了胡福民教授和孙伯鍨教授的点拨:胡先生给了他理论框架的开放前提和思想敏锐性,而孙先生则铸成了他后来整个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和历史解析的方法和构架。他认为自己能在哲学理论道路上走到今天,以及将来或许可能获得的某些学术建树,都得益于这几位先生铺垫的每一块基石。

当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时候,张异宾教授选择放弃仕途,重新回到母校。就教学方面而言,他多年来在哲学系和全校开设的多门课程均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在过去20多年的科研中,他主要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及现代科学认识论和科学人本主义,并正在形成新的研究方向。截至2008年1月,发表个人专著十本,个人文集三部,主编论著十余部。截至2008年12月,已经完成国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八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江苏省“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项,江苏省“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项,国家“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一项,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一项,南京大学“985”一期项目一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一项,参与完成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一项,国家“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项,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一项,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南京大学“985”二期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一项。并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国家一流刊物发表二十余篇(《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等);cssci学术榜期刊发表二百五十余篇;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十三篇,转摘四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六篇,转摘四篇;为《中国哲学年鉴》转载一篇,评述摘要二十一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百三十篇;为《哲学动态》转摘十五篇;《全国文科高校学报文摘》转摘九篇;《文摘报》转摘三篇、《光明日报》转摘四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08年度),总计发文138篇,同行专家他引116篇,共229次,个人发文和同行专家引用均为本专业前列。多年来,共有近二十项成果获各类奖,其中部委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项,省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

早在撰写自己的硕士论文时,张教授就已经意识到,在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逻辑中内嵌有人类主体的客观实践结构,尽管他也试图在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对所谓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进行一种“有机的”改造,但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离开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实践情境去建构一种本体论哲学体系的非法性。表层的理论逻辑平滑之下,其实遮蔽着严重的隐性悖结。好在这种理论矛盾不久就得到了直接显露并真实地爆裂开来,这导致了他自身理论探索的一次自我否定和向实践结构问题的挺进。在后来的研究中,他认为,只有把实践内含于自身的科学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形式,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视界与现代科学视界的融合,是在科学理论建构的基础中真实地回到马克思科学哲学视界的本真基点上来,当然这不是指回到马克思的书本,而是背负着一个半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全部成果回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活生生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他看来,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新的哲学框架。因此,他的哲学探索的一条主要思路是关于人的客观实践结构的研究。

1984年前后,张异宾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实际上不是直接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客体结构,而主要是基于人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发生的功能性结构。于是,他的研究重心逐步地转到了有关实践结构(格局)的思想实验上来。这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那种将实践限定在认识论范围中的理论视域,而把实践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规定来对待了。由于这一时期他同期进行的专题阅读正好是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所以大量当代自然科学的范畴被引述到他的理论建构中,形成了“实践场”、“实践功能度”、“实践格局”、“实践构序”、“实践惯性”、“科学理论框架”和“隐性文化心态圈”等一大批极具启发意义的新概念。但他很快自省到这种研究实际上还是沿着一条实证地描述社会历史进程的客体向度展开的,这必然导致主体性批判张力的消失。这也是他后来转向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研究的直接导因。

张教授哲学研究的另一条主要思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深层反思。他历来反对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条式的理解,反对那种将经典著作视为字字为真的非科学的研究方式,而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即既要用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观点对待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并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本置于当代科学视界中,以达到与马克思的哲学视界的立体融合。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领域中,他能够不断地走出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那种以“原理”反注原著的做法,注意恢复科学文本的真实面貌。1995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便是他对传统哲学体系历来认为是真理的所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反诘式专题研究。

在90年代初对新版《哲学笔记》的重新研读中,他搁置了“反注”式的传统思路,直接参照黑格尔的《逻辑学》等书,还原式地体会列宁读书时的真实情境,并同时查阅了与此有关的众多支持性背景资料。他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研究方式表明,学习和研究这部文献最重要的方面,不是力求让列宁笔记中的每一句话都变得无比英明,而是要真正理解列宁是如何十分艰难逐步地进入黑格尔大厦,而后又在黑格尔的逻辑巅峰上比肩于马克思,终而获得辩证法真谛的总体逻辑思路。这也是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始终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显然,张异宾教授没有依循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那种闭环式的思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正面深入同时,他十分注意从反面和其它视角进行理论反省。用其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去远方才能反观生存近处的清新”。他曾系统探究过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条道路”, 并在这一研究领域中,首次提出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逻辑结构的系统看法,尝试了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交叉视角中探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发展的内在线索,一改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那种仅仅从人头出发的专题资料式的研究状态,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理论原则、历史发展中的内在逻辑悖结和冲突等具有创见性的分析见解。 除此之外,他还深入涉猎过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洛赫的人本主义哲学,波兰尼的意会哲学等。特别是对马斯洛的哲学探讨,形成了国内第一本从哲学逻辑上研究马斯洛的学术专著。在这本书中,他通过较深层次的哲学逻辑解析,使隐匿在心理学家马斯洛思想中的一条新人本主义思路昭然显现,并揭示了这一新人学的基本理论意向:科学主体化和人性实证化的双向建构,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存在本体论、人学认识论和人论。同时又以这种人学理论在现实生活和科学中的有效泛化,表明了这一新人本主义在西方的巨大影响(《西方人学第五代》,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并且,基于对马斯洛和波兰尼的研究,张异宾第一次提出了“科学人本主义”的概念,指出了正在当代西方哲学认识中出现的将人类主体价值与科学理性重新统一起来的人学新动向。

然后,必须提到的是他上一世纪末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研究所得。这一“回到马克思”的研究过程,从1988年到1998年,经历了整整十个年头。他自认为其结果是终于使自己基本摆脱了在指认某一观念、特定文本语境中历史地标注“马克思认为”时一直持有的浮现悬虚的心理焦虑。在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家对马克思的批评和“发展”时,也有了基本理论逻辑的防守反击底线。这一研究成果集中实现为他1999年出版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的学术专著。这是一条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深层语境反观其哲学话语变革的全新道路。其中,他提出了马克思面对古典经济学所经历的三个重要理论时期:人学社会现象学批判时期、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时期和基于社会认识论之上的历史现象学批判时期。《回到马克思》的面世,体现了张异宾对马克思哲学的认真研究和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深刻反思,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该书特点有三:首先是哲学话语在经济学语境中的凸现,通过深度剖析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揭示其哲学发展的内在机理,开启了新的研究视阈;再者,张异宾在创作过程中占有并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MEGA2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从哲学角度区分、评估了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摘录和笔记,手稿和书信,完成发表的文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回到马克思》的创作过程中贯穿着张异宾强烈的方法论自觉意识,确立了称为深层历史解读的文本学研究方法,并首次提出对研究模式的考察:该书导言中界划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五大解读模式,即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学派、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南京大学孙伯鍨教授开创的深层历史解读法。这得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学者的普遍关注。

随后,张异宾开始以同样严谨、务实的态度进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通过直接面对大量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文本,力图建构特定的真实历史语境,找出其理论逻辑和主旨的“症候”所在,从而能够真正透视现代西方哲学文化视域,在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开始新一轮的理论拓荒,实现对批判对象的深层理论框架的真正解构?

立足历史、依据文本、对话当代,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为张异宾近年来所一直强调并坚持。在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和《文本的深度耕犁》(二卷)三部作品相继问世,这一方法得到了集中展现。张异宾直接面对阿多诺、阿尔都塞、卢卡奇、施密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一手文献,着力于真实历史语境的剖析,把握其理论逻辑和主旨所在。从而完成对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实现研究范式的全新建构:长期以来,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资料性的评述阶段,缺乏一种以驾驭性的哲学话语真正进入言说者语境的深入研究;由此先生认为,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并非在旧有思路上盲目前进,而是实事求是地转过身来,以精耕细作的姿态和深度耕犁的方式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

2000年前后,张异宾教授再度提出了一个在全国学界引起广泛反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全新的研究范式的问题,即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终结、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与晚期马克思主义这几个全新的概念,他试图通过以上理论努力建立一个全新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平台,重新定位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新动向。这在2004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在他看来,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理论前置是关于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新左派以及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出现了很大的分化,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如本真马克思和资本主义政治批判两大主题)的内涵与外延已不再能统摄纷繁复杂的后现代景观。倘若再不进行研究范式上的重新界划,我们无疑将陷入理论逻辑上的混乱之中。基于这种认知,张异宾提出必须通过一种新的历史性理论逻辑界说来反省这一现象,即只有指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终结并建构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并存新格局,才能重新审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新动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张异宾还非常注重补遗性研究,这既是其方法论的自觉使然,又体现了他独到的理论洞察力。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广松涉和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关注,正是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和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齐泽克的梳理过程。近年来,张异宾组织翻印了《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注),并出版了《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正引发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

2007年,张异宾开始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即构境理论。2008年,张异宾出版《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运用了自己的思想构境理论。

新闻报导

张异宾教授《回到马克思》韩文版新书发布会在韩国首尔举行

南京面孔”张异宾:向世界讲述南京城市气质

张异宾教授著作《回到列宁》在德国翻译出版

张异宾: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张异宾: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武器

张一兵: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新实践

张异宾:一流大学为何要有一流的博物馆

张一兵:拜物教在今天已达到一个很恐怖的地步

张一兵:现在是中国哲学发展最好的时期

哲学系张异宾教授《回到列宁》(日文版)在日本引起反响

哲学系张异宾教授系列著作在土耳其翻译出版

张异宾:以方法论创新驱动人文社科发展

张异宾: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张一兵:赫斯精粹白开水与浓汤的辩证法

张一兵: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接“地气”

张一兵:走中国人自己的社会主义富强之路

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作题为“德波与他的《景观社会》”的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异宾:关于文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研究的探讨

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精彩讲演

我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等一行四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究会

著名哲学家张异宾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并受聘为我校人文学院兼职教授

擎闪电以制苍龙——访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张异宾教授

张异宾教授专著《回到马克思》激起学术界新浪

访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张异宾教授

张异宾副校长率团赴台参加“第二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

张异宾副校长会见岭南大学禹东琪校长一行

文本解读与哲学创造——张异宾教授访谈录

张异宾副校长会见美国杨百翰大学John Tanner副校长及夫人一行

张异宾副书记到历史系调研并听取《历史学系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情况汇报

张一兵:从文献学角度理解晚年海德格尔的绝望

张一兵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

张异宾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探讨历史唯物主义深化中的话语转换

张异宾副书记参观党史陈列室并指导工作

张异宾书记向我校“中国法与比较法”硕士双学位项目首批毕业生代表颁发学位证书

第八届广松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京成功举办

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