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曲钦岳,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男,汉族,1935年5月21日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等职,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期刊的编委等职。
曲钦岳教授1957年夏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64年任讲师,1978年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1979—1980年任天文系主任,1984-—1997年任南京大学校长。1978—1983年被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副主席,1978年以来曾任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国家教委)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3年后又兼任天文组组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全国科协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 《天文学卷》、《物理学卷》分编委, 《辞海》天文学科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物理天文学组召集人,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天文学报》、《理论物理通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科学》等期刊编委,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992年被聘为攀登计划项目《天体激烈活动多波段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1990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以来被选为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2003年被选为第八、九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2005年被选为江苏省科协主席,1998年以来被选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2003年被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1982年以来连续四次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高能天体物理专业部组织委员会委员,1986年获美国巴尔的摩市荣誉市民称号,1986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奖章和奖状,1990年被授予美国Seaton Hill学院的名誉博士,1991年被授予美国Livingston大学的名誉博士。1985—1988年连续三次担任“中美大学校长讨论会”中方大学校长代表团团长。经国际天文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3513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曲钦岳”星。
曲钦岳教授,大学毕业以后长期在天体物理领域内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普通天文教程》、《恒星大气物理》等著作,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高能天体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获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恒星大气物理》获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84年被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84年以后又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研究,出版《大学的使命与目标》、《曲钦岳教育文选》,并在报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研究方向:天体物理,高等教育
出版著作
《普通天文教程》、《恒星大气物理》、《高能天体的研究》、《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研究》、《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大学的使命与目标》、《曲钦岳教育文选》等。
发表论文
1. 曲钦岳,转象镜的原理和光学设计,南京大学学报.No.3 P.7 1959
2. 汪珍如,曲钦岳,关于B型发射星的理论谱线轮廓, 南京大学学报 P.1 1962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 No.1 P.84 1964.04
3. 曲钦岳,赵家炳,恒星的较差自转和谱线轮廓, 天文学报,Vol.12 No.1 P.29,1964.06
4. 曲钦岳,汪珍如,宇宙伽玛射线爆的恒星"超耀斑"模型,南京大学学报 No.2, P.139 1975 天文学报 Vol.17 No.1 P.34 1976.06
5. 曲钦岳,汪珍如, 陆埮, 罗辽复 , 脉冲星的统计分析与JP1953,科学通报,Vol.21 No.4 P.176 1976
6. 曲钦岳,X射线和射电的暂现源,南京大学学报,No.1 P.11977
7. 曲钦岳,汪珍如, 陆埮, 罗辽复, 双星X射线源与中子星的自转减速, Chinese Astronomy,Vol.2 P.165 1978 天文学报 Vol.18 No.1 P.138 1977.06
8. 陆埮,罗辽复, 曲钦岳, 汪珍如, 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反物质模型,科学通报,Vol.22 No.12 P.525 1977.12
9. 曲钦岳, 同步加速辐射的自康普顿效应,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 P.25, 1978
10. 方励之,曲钦岳,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 自然杂志, 1978
11. 方励之,陆埮,罗辽复,曲钦岳,汪珍如, 反常中子星,科学通报 Vol.23,P.106 1978 天文学集刊 No.1 P.1 1978
12. 陆埮,罗辽复,曲钦岳,汪珍如, 磁单极和“磁氢“ 内蒙古大学学报,No.1, P.1,1978
13. 方励之,曲钦岳, 汪珍如, 陆埮, 罗辽复, 反常中子星的结构及稳定性,Scientia Sinica, Vol.22, No.2, P.187, 1979.02, 中国科学, No.4, P.406,1978.07
14. 易照华,曲钦岳, 新中国天文学研究概况英译文发表在自然科学年鉴 (第十二章),P.84, 1979,自然杂志年鉴,No.1,P.103,1979
15. 曲钦岳,《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理论天体物理有关条目,1979
16. 曲钦岳,中子星,自然杂志,Vol.2,No.8,P.513,1979,原子核物理 ,P.329,1979
17. 曲钦岳, X射线和伽玛射线天文学, 自然杂志年鉴 ,No.2,P.53,1979
18. 汪珍如,曲钦岳, 陆埮, 罗辽复,脉冲星射电光度的统计分析,Chinese Astronomy,Vol.4, P.202, 1980,天文学报,Vol.20,No.2,P.199,1979.06
19. 曲钦岳,秦志海, 韩传寿, 周凤安, 强闪烁类星体的视星等一红移关系,天文学报,Vol.20,No.1,P.98,1979.3
20. 曲钦岳,汪珍如, 张和祺, 武仙座X-1的硬X射线谱线,Chinese Astronomy,Vol.5, P.128, 1981,天文学报,Vol.21, No.2, P.180,1980
21. 曲钦岳,须重明, 恒星的电荷量,自然杂志,Vol.3,P.90,1980
22. 曲钦岳,李泽清,须重明,谢光中,形成双类星体QSO 0957+561A,B的引力透镜,自然杂志,Vol.3,P.716,1980
23. 曲钦岳,0七十年代的天体物理, 天文爱好者,1980
24. 曲钦岳,汪珍如, 初一, 陆埮,含有反常质子的反常中子星, Kexue Tongbao, Vol.28, No.4,P.493,1983.04, 科学通报, No.26, P.143,1981
25. 张和祺,曲钦岳, 汪珍如, 超高能宇宙线电子在星际介质中的传播,空间科学学报,Vol.1, No.1,P.15,1981.07
26. 王德育,曲钦岳,中子星吸积盘撕裂模不稳定性与快速X射线爆,Scientia Sinica,Vol.24, No.10, P.1400, 1981.10,中国科学, No.5, P.588,1981.5,17th ICRC Conference papers,No.1, P.62 ,1981
27. 王德育,许敖敖, 曲钦岳, 李泽清, 1979年3月5日宇宙伽玛射线爆发的一个模型(Ⅱ),天文学报,Vol.22, No.4, P.364, 1981.12,Chinese Astron.Astrophys,Vol.6 P.53 1982
28. 曲钦岳,汪珍如, Abnormal Neutron Stars with Abnormal Protons III,MTransition Commun .in Theor.PHYS. Vol.1, No.4, P.531,1982
29. 曲钦岳,王德育, 李泽清, 许敖敖, 1979年3月5日宇宙伽玛射线爆发的一个模型[I], 17th ICRC Conference Papers ,No.1, P83, 1981,天文学报 ,Vol.22, No.3, P.293, 1981.9,Chinese Astron Astrophys, Vol.6, P.28,1982
30. 曲钦岳, 天体物理学中的新发现,世界科学,No.5,1982
31. 曲钦岳,汪珍如,含有反常质子的反常中子星Ⅲ,亚稳态与相变,Commun in Theor.Phys Vol.1,P.531,1982
32. 汪珍如,曲钦岳, 陆埮, 初一, 含有反常质子的反常中子星Ⅱ.非均匀星体模型,Commun.in Theor.Phys.,Vol.1, No.3,P.371,1982,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 Vol.7 ,P.46 1983
33. 汪珍如,曲钦岳,初一,陆埮, Abnormal Neutron Stars with Abnormal Protons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P.112,1983,Proceedings of 3rd Grossmann Meeting, P.1277,1983
34. 曲钦岳,汪珍如, 赵家炳,夸克-反常中子星,Scientia Sinica,Vol.26, P.650, 1983.06,中国科学, No.2, P.172, 1983.02
35. 徐跃明,曲钦岳, 强磁场和伽玛爆研究进展,天文学进展,Vol.3,P1,1985
36. 曲钦岳,要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大学,人民日报 ,1985.10.06
37. 曲钦岳,试论大学本科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光明日报, 1985.12.06
38. 徐跃明,曲钦岳, 强磁化等离子体的多次康普顿散射,天体物理学报, Vol.6, No.1, P.58,1986.01,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10, P.88, 1986
39. 曲钦岳,在能力培养中重视个性发展—再论大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高教研究与探索, 南京大学编辑, No.3,P.1,1986
40. 曲钦岳,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报,首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专辑,P.13, 1986年增刊
41. 曲钦岳,增强活力,办好大学 , 中国高等教育, No.2,P.18,1987
42. 曲钦岳,对高校开展有偿服务的若干思考,光明日报,1988.07.10
43. 曲钦岳,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学,中国高等教育,P.3,1988.08
44. 曲钦岳,理科毕业生去工矿企业大有作为,人民日报,1989.05.24
45. 汪珍如,Mc Cray,陈阳,曲钦岳,Infrared Knots Around ss433,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240, P.98, 1990
46. 曲钦岳,龚放,冯致光等,关于综合大学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教研究与探索, No.1,1990
47. 倪陈平,汪珍如,曲钦岳,超新星遗迹CTB 109 X射线半圆形形态的理论解释,天文学报, Vol.31, No.2, P.121, 1990.06
48. 曲钦岳,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综合大学教育改革,国家教委直属司编 咨询材料汇编,1990.08
49. 汪珍如,陈阳,Mc Cray,曲钦岳,Infrared Knots around ss433—Results of Jets Sata Cruz Worhshop会议录, 671,1991
50. 倪陈平,汪珍如,曲钦岳,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X-ray Semicircular Structure of SNR CTB109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 Compact Stars and Active Galaxies,P.142,1991
51. 汪珍如,Mc Cray,陈阳,曲钦岳, Interaction of Relativistic Particles with Interstellar Matter Around SS433,High Energy Astrophysics Compact Stars and Active Galaxies,P.141,1991
52. 曲钦岳,对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学报, No.4,P.13,1991
53. 曲钦岳,在改革开放中办好社会主义综合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No.4,P.1,1991
54. 曲钦岳,南京大学行政规章制度选编 (序), 1991
55. 曲钦岳,关于高校综合改革的几个问题,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1992
56. 曲钦岳,重点大学要努力为国家高科技发展作贡献,江苏高教,第2期 ,1992
57. 曲钦岳,光辉的历程,崇高的使命—庆祝南大建校90周年,南京大学学报,第二期,1992
58. 曲钦岳,主题、关键、两手抓—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若干想法,江苏高教, No.4,1992
59. 曲钦岳,龚放, 明确任务、转换机制—试论重点综合大学的 “主动适应“ , 中国高教研究, No.6,1992
60. 曲钦岳,南京大学史 (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05
61. 曲钦岳,思念、期待、祝愿—致海外的南大校友,神洲学人,No.3,1993
62. 汪珍如,曲钦岳,骆丁,Mc Cray,Mac Low The Semicircnlar shell of CTB109, ApJ. Vol.388, P127,1992
63. 徐建军,汪珍如,曲钦岳,2CG353+16 and 14th Century B.C.Supernova,Astronomy & Astrophysics, Vol.256,P483,1992
64.汪珍如,曲钦岳,Seward 超新星遗迹MSH15-56和CTAI,天体物理学报,Vol.12,No.2,P101,1992
65. 陈阳,曲钦岳,汪珍如,关于年轻实心型超新星遗迹和Lx-E统计关系,科学通报,Vol.37,No.5,P427,1992
66. 陈阳,汪珍如,曲钦岳, On the Wind-powered Nebula NGC 2359 and the WN star HD56925, ApJ.,Vol.438, P.950,1995
67. Z.R.Wang,Q.Y.Qu,Y.Chen,Is RXJ1713.7-3946 the remnant of the AD393 guest star? Astron.Astrophys,Vol.318, P.59, 1997
68. 曲钦岳,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4期
69. Wang,Z.R.,Qu,Q.Y.,Chen,Y.,The AD 393 guest star and the SNR J 17137-3946 in IAU Symp,No.188, The Hot Universe, P.262, 1998
70. 曲钦岳,冒荣,研究型大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第1期
71. 曲钦岳, 许敖敖,龚放,好事办好——关于扩大高校招生的若干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5期
72. 曲钦岳, 还是一是同仁为好——关于高层次人才使用问题的建议,学术界,2000年第4期
73. 曲钦岳, 龚放,关于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几点想法, 中国高教研究, 2001年第11期
获奖情况
1.1978年,曲钦岳,汪珍如, 陆埮, 罗辽复,“脉冲星的统计分析与Jp1953”获江苏省科技大会奖
2.1980年,罗辽复,陆埮, 曲钦岳, 汪珍如,“基本粒子理论与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
3.1984年,曲钦岳,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1985年,汪珍如,曲钦岳, 陆埮,“高能天体的研究”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1986年,曲钦岳获美国Indiana大学Thomas Hart Benton 奖章与奖状
6.1987年,汪珍如,曲钦岳, 陆埮,刘金沂,“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7.1989年,曲钦岳参加编写《辞海》(一九七九年版)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
8.1989年,曲钦岳,“对高校有偿服务的思考”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编辑部
9.1990年,曲钦岳,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0.1991年,曲钦岳,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1.曲钦岳,陈懿,冒荣,“深化理科改革,增强办学能力”获江苏省教委第二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2.1995年,曲钦岳,“ 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获《人才》杂志社1994年度“优秀文章”一等奖
13.1995年,曲钦岳,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4.1995年,汪珍如,曲钦岳,《恒星大气物理》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15.1997年,汪珍如,曲钦岳,“恒星大气物理”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6.1999年,汪珍如,陈阳,李向东,曲钦岳,“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获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7.1999年,汪珍如,陈阳,李向东,曲钦岳,“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获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任职情况
南京大学校长(1984-1997)
江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
国务院和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文学分组召集人
国务院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8 - 1995)
国务院第三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综合大学分委员会召集人 (1990 - 1994)
国家教委理科教材编委会委员及天文组组长
国家教委首届高校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天文学科规划工作组组长
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委、副主任
“攀登”计划项目《天体激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高能天体物理专业部组织委员会委员 (1992 - 1994)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1992.11 - 1995.11)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天文和天体物理系中心主任 (1986 - 1988)
第一、二、三届中美大学校长会议中国校长代表团团长 (1985,1986,1988)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付主席 (1979 - 1983)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78 - 1982)
南京市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科协委员 (1985 - 1990)
《辞海》天文学科主编
《科学与工程计算丛书》名誉编委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和物理学卷分编委
《天文学报》编委 (1980 - 1983)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科学》编委
《理论物理通讯》等杂志编委
业绩评价
浩翰无垠的宇宙,自古以来激起了多少人的向往、探索和追求。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曾出现过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一个广泛利用核能、 计算机和进行空间飞行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使有过灿烂历史的中国天文学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大批天文工作者在 忘我的探索、奋斗着,我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曲钦岳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曲钦岳43岁时被破格提拔为教授,45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时 是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49岁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同年出任南京大学校长。3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领域获国内外各种奖 励14项,正式发表60多篇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编写8本教材、讲义。担任国内和国际各 种职务30多个,是我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天体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偶然。早在青少年时代,曲钦岳就具有强烈的求 知欲。他善于思考和提问,且百问不厌,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没弄清楚,他从不放过,问老师、查资料,非弄个水落石出方才心满意足。这种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促使他逐步养成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和一丝不苟的良好学风。这种学风为他以后敲开科学大 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大学学习期间,他师从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 并牢 记他的老师讲的话:“要放开眼界,敢于去研究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他认为没有坚 实、广博的知识,没有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 是不可能在科学事业上有所成就的。 因此他从不满足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是大量阅读各种参考书,寻找问题, 认真思索和 展开讨论。在他的主持下,二年级时班上办了一个学术园地, 刊登各人在学习中的体 会和短小学术论文,从而使班上的学术空气更加浓厚, 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更加提高。 他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曾被评为全校优秀生。 他的学识才华和严谨的学习态 度得到天文系老一辈科学家的赞赏,1957年曲钦岳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敢于坚持真理
曲钦岳不仅思维敏锐,而且从不迷信权威, 他只认准一个原则━ 坚持真理,并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1958年, 南京大学天文系 决定筹建我国第一座太阳塔, 设计工作由当时在天文系讲学的苏联专家СИТНИК 教授主持,曲钦岳也参加了该项工作,在讨论设计方案中, 他发现苏联专家设计的转 象镜部分有问题,即向他提出疑问,可是苏联专家却坚持己见, 认为自己的方案没有 问题。为追求真理,曲钦岳既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 他反复推敲了自己的论据, 坚信СИТНИК的方案中确有一些带根本性的缺陷,非改不可, 于是两人就这一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并据理力争, 在当时那个时代, 对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要这样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的,曲钦岳硬是坚持了下来。后来苏联教授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方案有缺陷。在他离开中国前夕,他表示与曲钦岳是在争论中相识的,他为中国有这样的年轻人感到高兴。
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力拼博
十年“文革”, 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曲钦岳才重操“本行”。然而,使他震惊的是,在中国进行所谓“文化大革命”的几年中,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已经发生 了飞跃!他意识到如不急起直追,就有可能永远落在别国的后面,历史责任感驱使他下决心奋力拼博。他立即开始有计划的学习一些较新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理论,同时广泛查阅文献,做了大量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密切注视天文学的发展动 向。正当他朝着天文学科前沿迈进时,他患了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病,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为了使有过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能无愧地站立在世界天文学科的前沿, 他决心 不顾一切的奋力拼博。他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继续向天文学科前沿迈进。他和夫人 汪珍如完成的《宇宙伽码射线爆的恒星超耀斑模型》论文,引起国际天文学家的重视。1977年爱尔兰丹辛克天文台副台长江涛教授在美国杂志《天空和望远镜》上撰文 评论到:“可以看出,中国的天文学家对前沿课题十分敏感和活跃”, “中国有这样 一批有才华的人才,是大有希望的。 ”已故戴文赛教授生前多次讲过:“曲钦岳同志 是我国天文界在天体物理方面最突出的尖子研究水平很高。”30多年来, 他为高能 天体物理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天体物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他在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等领域内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 他 与别人合作的“高能天体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超新 星遗迹和中子星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2年曲教授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中国天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他还被国家科委聘 请为我国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1993年3月,曲教授在中国天文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上郑重提出:“重振中国天文事业的雄风,恢复世界天文强国的地位, 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这就是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
60年代初,曲钦岳和他的夫人汪珍如在研究中,发现当时的理论天体物理权威、苏联的索波列夫提出的B型发射星线谱的理论轮廓一文有错误,他们仔细的研究了导致索波列夫发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结果。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上,并被《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转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之后,曲钦岳指导学生赵家炳完成了《恒星的较差自转和谱线轮廓》的毕业论文,又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1978年由国际理论天体物理学权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天文台台长奥斯特利克教授主编的《普林斯顿天体物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恒星自 转理论》中还引用了这篇论文。1973年,宇宙伽玛射线爆首次被发现,引起全世界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曲钦岳和汪珍如意识到这一现象对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立即对其进行 研究。1974年,他们完成的《宇宙伽码射线爆的恒星超耀斑模型》论文, 这是我 国高能天体物理学领域中最早的重要学术论文之一, 先后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和 《天文学报》上,并引起国际天文学家的重视。 脉冲星在1967年被首次观察到后, 立即引起全世界广泛的注意,成为60年代天文学重大发现之一。到70年代初, 人 们对脉冲星的一些重要特征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脉冲星JP1953,性质十分古怪,许多人认为它不是中子星而是一颗白矮星,因为如果按通常的中子星特征时 标去计算其年龄将接近宇宙年龄,这显然是无法使人接受的。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JP1953可能仍然是中子星,不过性质比较特殊罢了。讨论十分热烈,意见分歧很大。曲钦岳和汪珍如、陆谈、罗辽复等人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40多颗脉冲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条关于脉冲星能损率━━特征时标的统计曲线,这条曲线与由磁偶极辐射模型导出的理论曲线很相符,并且证实了磁场衰减的存在。特别是根据这条曲线推测,JP1953仍然是一颗正常的中子星,只不过年龄较老(但远小于宇宙年龄),从而平息了国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这一研究成果以《脉冲星的统计分析和JP1953》为题发表在1976年《科学通报》上.1977年秋,美国天文学家代表团访华,汪珍如宣读了这篇论文,美国代表团的许多成员听后反应十分强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汤姆斯教授认为这条曲线很重要。 恒星结构与演化学权威,普林斯顿大学史瓦西教授称赞这篇论文十分成功。而后,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台台长奥斯利克教授来信说,文章推断简洁而有说服力。这一研究成果获1978年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1979年3月5日,九个宇宙飞船同时观测到一次罕见的宇宙伽玛射线爆, 各国天文学家纷纷对其进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爆发源在银河系外,一种意见认为是在银河系内,讨论十分热烈。曲钦岳与王德育、许敖敖、 李泽清等人根据所获得的资 料,应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和非热辐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模型, 认为是银河系内的中子星爆发,并计算和解释了该事件的能谱和光度。1981年夏天在巴黎召开的第 十七届国际宇宙线会议上,曲钦岳报告了这一科研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曲钦岳对于致密天体尤其是中子星作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1974年美籍物理 学家李政道教授提出反常核态。方励之、曲钦岳、陆谈、罗辽复、 汪珍如等人很快把这一理论用于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研究, 提出反常中子星可能是致密天体中除了黑洞、白矮星和中子星以外的一种新类型,并推得了反常中子星的质量极限。此后, 曲钦岳等人又陆续提出了含有反常中子和反常质子的中子星以及夸克反常中子星。 1982年在希腊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专业部会议上,曲钦岳报告了有关的论文,引起与会者很大的兴趣,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高能天体物理专业部组织委员会委员。
1978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高能天体物理专业组, 由于曲钦岳在我国创建和发 展高能天体物理学科中所作出的贡献而担任了第一任组长。 在戴文赛教授的热心关怀 下,在曲钦岳教授和方励之等人的积极组织下, 南京大学和各地陆续举办了许多“高 能天体物理研讨班”,越来越多的天文工作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 科学论文也如雨 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985年,汪珍如、曲钦岳、 陆谈等人所做的“高能天体的 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汪珍如、曲钦岳、陆锬、刘金沂等所 做的《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研究》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今天, 高能天体物理 学已成为我国天体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曲钦岳正是这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83年8月,根据国家教委的部署,全国高等学校天文学科发展规划小组成立, 曲钦岳被任命为组长。他组织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的骨干教师讨论制定发展规划。他们认真分析了我国高校天文界的长处和不足。曲钦岳提出,我国高校天文界理论研究力量较雄厚,但在仪器设备、观察资料处理分析手段等方面却严重地不足,使我们的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我们应该争取出国进行观测,与国际天文机构搞科研合作, 利用国外大型仪器和先进的观测手段获得高质量的观察资料,同时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各国天文学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紧紧抓住前沿领域的重点课题,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并争取在某些方面能有新的突破,这是在当前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曲钦岳的这一建议得到各校同行的一致赞同,也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和支持。现在这一 规划正在顺利进行,并已取得一些具有国际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985年4月,曲钦岳率领南京大学代表团出访美国期间,访问了美国空间望 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经过曲钦岳以及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绾等人的努力,这个研究所与我国建立了合作研究计划。从1986年起, 我国每年派一名学者到该 所进修和工作。美国空间望远镜上天以后, 我国的天文学家将有可能处理空间望远镜所取得的资料。同时,我国也决定由曲钦岳负责在南京大学筹建利用美国空间望远镜进行科学研究的中心。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Helfand教授建议在南京大学召开国际 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25次学术讨论会━━中子星的起源和演化, 曲钦岳和 陆谈担任地方委员会主席。经过IAU的批准和认真、积极的筹备, 中子星会议于1986年5月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获得了园满的成功。 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首次 在我国举办的学术讨论会,它表明我国, 尤其是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研究已经得到国 际天文界的承认与重视。1986年下半年,美籍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向中国政府提议 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对其中的“天文和天体物理中心”, 李政道建议设在南 京大学,并且聘请曲钦岳任第一任主任。1987年2月23日, “天文和天体物理 中心”正式成立。现在,在曲钦岳的主持下, 该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并于1988年召开了国际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会议。
曲钦岳之所以努力开辟与国外的许多天文机构建立广泛联系, 建立交流和合作关 系的另一重要目的, 是为了给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创造较多的出国深造 的机会。近几年来, 曲钦岳已经为十多名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由国外资助出国 留学、进修或工作的机会。自1986年以来, 曲钦岳又与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 心,欧洲南方天文台等单位达成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协议。
曲钦岳教授从事天文科学研究的30多年,也是他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的30 多年。自1957年在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以后, 曲钦岳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 作。他先后主讲过“天文光学”、“基础天文”、“恒星天文”、“恒星物理”、 “ 理论天体物理”、“热运动理论”、“量子力学基础”、 和“天体物理辐射理论”等 多门课程,编写过“天文光学”、“理论天体物理”、“恒星物理”、 “天体物理辐 射理论”和“热运动物理”等多种讲义;还是《普通天文学教程》的作者之一。
曲钦岳讲课生动简炼、推理严密、论证清楚, 而且时时注意融进天文学的最新成 果和发展趋势,受到天文系各届学生以及众多教师的交口称赞, 在南京大学也享有盛 誉。在50年代, 南京大学天文系一直采用苏联安姆巴楚勉主编的《理论天体物理》 一书作教材。但是,此书不大适合中国的教学。 汪珍如和曲钦岳在戴文赛先生的支持 下,于1963年编写出国内最早的“理论天体物理”讲义, 受到国内各天文单位的 好评。以原有讲义为基础,汲取了近30多年在恒星大气物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并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汪珍如、 曲钦岳编著的“恒星大气物理” 于1993年出版,并获1995年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四人帮”垮台后,科学的春天重新来到神州大地,万物争荣,百废待兴, 天文 战线上迫切需要培养出年轻的人才。为了使天文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现代化, 一方面需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需要有一整套反映当代天文学最新成果的教 材。198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中单独成立了天文教材编审组, 由 曲钦岳任组长。1983年1月,他组织南京大学天文系、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 物理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四所高校的骨 干教师会聚北京大学,根据我国天文专业的培养目标,全面讨论了现有教材的优缺点, 制定了一个编写适合我国天文教学并融合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的八年计划。 这一规划 共包括18本教材,其中《恒星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实测天体物理》、 《 宇宙电动力学导论》、《天文学教程》等已出版。 这些全新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 加速培养合格人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曲钦岳教授不仅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研究成果,承担过大量的教学工作, 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而且还肩负着繁重的领导工作.1979年4月, 戴 文赛教授去世后,曲钦岳担任了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为天文系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做了许多工作。
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正当他的天体物理学学术研究工作得心应手, 硕果累累之 际,1984年8月,在广大师生员工的信任和期望中, 曲钦岳走上了学校领导的岗位,被任命为南京大学校长。当年他刚满49岁, 是国内重点大学校长中最年轻的一 位。二十七八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而现在要把才智和精力转到行政领导上来,弯子太大了。但他想到:改革的形势需要他,自己赖以为家的学校需要他,他 勇敢地接受任命。并说:“接受了任命,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做。.....要经过几年、 几十年努力,把南京大学办成第一流的学校,办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 他深感 大学校长担负的责任重大。 当代大学校长的使命是什么?1985年7月他在中美大 学校长会议上激扬陈词:“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 展的决定因素,而我们大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说大学是智慧的摇篮, 那么我 们大学校长就应该在这个摇篮里努力造就当今世界和未来的主人,21世纪的国家领导、 科学泰斗、文学艺术大师等将从我们的校园里产生。这一光荣使命, 促使我们信心百 倍地为办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努力。通过这种努力,把我们的大学办得更好一些, 使 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完善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旺盛的创造力, 从而使他们对社会 的进步、科学的繁荣做出贡献。”他的这段话对大学校长的职责,堪称精辟的回答。自从担任校长以后,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行政领导工作上。 他与学校其他 领导一起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 “扬优、支重、改老、扶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 从而推 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 增强活力”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校风、学风的建设, 融素质 教育与业务培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学与科研为一体, 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 色的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方面,贯彻“加强应用、注重基础、 发 展边缘,促进联合”的方针,在发扬我校基础研究力量较强的优势的同时, 充分重视 基础研究向高科技和应用延伸,注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把准方向、强化基础、 拓宽应用、扩大交流、促进联合、协调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 重点,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跨世纪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等。1984年,他当校长后的第一学期,就与其他校领导密切合作, 在听取了各 系、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制订了“七五”期间(1984-1990年) 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南京大学长远的奋斗目标是:跻身于世界名牌大学行列;“七五” 期间要把南京大学建成为人文、社会、自然、生命、技术、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 具有自己特色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曲钦岳校长认识到大学的基本任 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和优秀的人才,为了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 以他为首的南大校领 导班子提出了“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教学工作方针。 强调 要重视基础课教学,采取各种措施加速中青年教师队伍培养, 尤其注重基础课教师队 伍的建设和重点课程的建设,并大力抓紧33门标准课程的建设。 他花了几个学期的 精力,与分管校长一起,建设了一批重点课程的教材,创造了一批名牌课, 并规定正 副教授都必须担任一定的基础课教学。 从而使南大初步实现了“有一套革新的教学大 纲,一套内容更新的教材,一套启发式教学方法,一套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套科学的 考核制度”的目标。还提出大力加强外语教学和计算机培训。 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 培养,加强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开办暑期学校,发展第二课堂,举办系列讲座, 活 跃学术空气,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科研项目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整顿学风和校 风。几年来,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上任才一年,全校教改基本上了轨道,人们的思想面貌起了变化, 教学和科研 取得了新的成果。曲校长常对同志们说:现在我们不是跑百米,而是跑万米, 开始不 使足了劲,最后落下来的距离就会更大。所以,对各项工作他都要“争”, 并要求全 校师生要强化“争第一的意识”。他认为“先进”和“重点”不是自封的, 也不是一 成不变的,只有“干”,才是有前途的。
1985年3、4月间,南京大学派出了一个访美代表团。 团员组成从84年11月开始酝酿了。曲校长要求,参加代表团的人,一要业务水平高,二要活动能力强, 三要外语好,团内没有翻译。结果,组成的六人代表团个个学术水平高, 外语水平也 高。美国高教界人士说:南京大学派出来的是一个年轻的代表团,而且个个都是专家。 他们迅速地与美国有关大学或有名学者开始了实质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代表团在美国 各地广泛接触了中国留学、进修人员,分别看望了南京大学派去的80多人。 曲钦岳 等人向他们宣布:留学回校后将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得到学校大力支持, 有的可以带 研究生;决不埋没人才。出国进修人员都表示愿意再回本校工作, 在些不是南京大学 派出的也表示要到南京大学工作。南京大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曲钦岳说:最 重要的是,他们感到在这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上任一年多,曲校长最费心的还是学校的管理。他首先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 改革、调整了后勤部门的班子,强化后勤人员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观念。当时, 学校 的后勤工作很有起色。部份工作实行了承包,学校的食堂越办越好, 汽车队每日开四 次班车,在宿舍区里开了多种食品供应点。为了使一座研究生楼在五个月后按期完工, 他每周听两次汇报,与同志们共同商量,克服了许多困难。 曲钦岳每次研究工作都充 分听取党委的意见。他交待工作简明扼要,便于执行,也乐于听到不同意见。 曲钦岳也十分重视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 根据“重点大学必须办成教学和科 研两个中心”的要求,他提出学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必须同时抓好科研工作, 尤其 是要抓好一批重大的科研项目,坚持奋斗若干年,力争为国家做出一批重大的科研成 果,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南京大学提出“加强应用、注重基 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作为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指导方针, 积极承 担国家和省市攻关项目、高技术项目、 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一些直接为经济建设和出口 创汇服务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项目。为了发挥南京大学学科齐全、专业众多的优势, 学校大力提倡加强横向联系,在校内建立10多个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 科研、 生产相结合的联合体。 南京大学近年来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今人瞩目.学术榜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原因何在?取得这个成绩不是偶然的,是十几年来南京大学一直抓基础研究的结果.曲校 长说:“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术水平、一流的人才培养。 ”为了鼓励教师搞基础 研究,采取了许多倾斜政策:把晋升职称同科研成果密切结合起来, 并以此为政策导 向。早在1990年就明确提出, 从事基础研究的教授应该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 章。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拨专款给予奖励。并在住房、出国、科研经费、 带 研究生等方面给予倾斜。改革开放以来,南大一直坚持“扬优、支重、改老、 扶新”的八字方针抓学科建 设。提出:“基础+提高+发展”这一建设学科群的模式, 使我校近年来的学科建设 成绩卓著,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基础就是充分利用现在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提高就 是向学科前沿和国际先进水平冲击;发展就是向新兴交叉学科方面发展, 向应用方面 延伸。这样,以一个或几个重点学科为核心, 形成一个紧密型有机结合的学科群体。 迄今南京大学已建成11个学科群点和6个学科群体, 其中“凝聚态物理”集中了以冯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包括2个首席科学家、 三个院士及一大批知名学者的强大学 科阵容。利用南京大学地学齐全的优势, 集合了由三位院士和一大批博士生导师组成 的“资源、灾害与环境”的学科群。这样可在学术研究上形成拳头, 以利于承担大项 目、大课题,有大突破。曲校长特别强调,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高等学校普遍 存在师资老化、部分优势学科断层的危险,因此,加速培养跨世纪人才,时不我待。 南京大学正在制定“围海造田”工程,创造良好的小环境,争取在本世纪末培养出100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个学术骨干。目前已有50多位列入重点培养计划。 采用滚动管理办法,通过严格评选,每年约增加10名重点培养对象, 对他们的要求 比对教授的要求还高。曲校长等学校领导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实现两个接轨。 一是基础人才与国际接轨,二是应用人才与社会接轨。现在南大培养的博士, 包括一些中外联合培养的研究 生,在世界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所得到认可,在培养博士生方面保证了高质量, 实现了基础人才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应用人才方面,主要是通过本科+专科、主修+副修、 双学位等途径,培养受社会欢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著名软科学专家赵红州教授最近指出:“南京大学这种在基础研究上形成拳头的 做法,有利于承担大项目、大课题,能够取得重大突破。 他们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接 轨,在当代科学中的战略部署是成功的,因而在‘富矿区’终于喜获丰收。 ”这正是 南京大学抓基础研究的目的所在。曲钦岳认为,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 高等学校在向社会开放的同时要对 外开放。在学校对外活动中,他主张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特 别要建立一些相对稳定、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合作与交流。 他上任后就抓紧中美文 化研究中心的工程建设。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由老校长匡亚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 学穆勒校长共同构想的,由南京大学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的。 该中心于19 86年9月正式开学。中心从中、美两国聘请教授、招收学生, 这一独特的“南大━ 霍大”模式引起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关注。 曲校长还主张和支持在南大举办国际学 术会议,认为这是提高学术水平,扩大中青年学者学术交流面, 使中国学者逐步登上 国际学术舞台的良好途径。自1985年以来,南大已主办了“声无损检测”、 “中 子星的起源和演化”、“元史”、“大陆边缘地质”、“英国史”、 “中日超声”、 “配位化学”、“张謇”等3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985年7月15日至7月18日,首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方面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上海第一医学院、 云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华中工学院、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等10所院校的校长。 曲钦岳校长任中国大学代表团团长。美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印第 安纳大学、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洛杉机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密执安大学等九所高校校长和美国大学协会主席。约翰.霍普金斯大 学校长穆勒为美国大学校长代表团团长。 中美两国大学校长本着“增进联系与了解、交流经验与设想、发展友谊与合作”宗旨,围绕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的人才 培养、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评估以及两国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等议题, 进行了广 泛、认真、友好、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 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与会的中美大学校长。1986年7月, 曲钦岳又率中国大学 校长代表团赴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1988年7月, 第三次中美大 学校长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曲钦岳仍任中方代表团团长。 中美大学校长会议召开的 历史性贡献是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 使两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得以在更高层 次、更广阔背景和更宏观的研究上展开。 正如曲钦岳校长在第一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 上所指也的那样:“20位两国大学校长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办好大学的问题, 这 在中美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仅就这一点说,这次会议的举行就别开生面, 具有特殊 的意义。”曲钦岳还认为,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被推上高等学校的领导岗位, 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又是阶段性的现象。 在他担任校长不久就提出要加强对高等 教育的研究,并身体力行。他先后就“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建立高水平的综合性 大学”、“高校的办学活力”、“高校的职能”、“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 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又被他应用于南 京大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1993年曲钦岳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他的教育研究论文也汇编成《大学的使命与目标》一书,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南京大学办学 水平不断提高,学术影响日益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他出任校长的近12年中, 南京大学先后被国家教委列入全国高校综合改革和校内管理改革的试点单位, 被批准 为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1992年末, 当曲钦岳开始他第三任校长生 涯时, 南京大学被国家科委根据国际通用的评估指标列为“中国大学四强中”的第三 强。 自1992年开始, 南大被《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国高校榜首,被引用的论文数也从1994年开始名列第一。1984年以来, 南大先后有7名教授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1995年,美国权威杂志《科学》根据科学水平评出中 国杰出的十三所大学和中国一流的十一个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位于杰出大学的第二 名,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位居榜首。1994年11月20日, 国家教委组织的由12所著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的专家组一致通过了对我校实施‘211工程’的部门预审。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认为: “南京大学已经成为我国一所基础坚实,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教育质 量和学术水平较高,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曲钦岳教授数十年来孜孜不倦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多年来兢兢业业于学校的 行政领导工作,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就。1984年, 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他除了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外,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望。 1990年当 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通讯院士,1993年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还获得美 国西顿希尔学院和列文斯顿大学荣誉博士等称号。此外,1986年, 曲钦岳校长还 荣获美国巴尔的摩市(太阳城)荣誉市民称号。 同年他又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颁发的 “有贡献的教育家”奖状和奖章。
新闻报导